河南新鄉:以特色勞動教育助力中原農谷建設
核心提示:“小切口”服務“大戰略”新鄉市以特色勞動教育助力中原農谷建設。
“小切口”服務“大戰略”
新鄉市以特色勞動教育
助力中原農谷建設
正值秋收,新鄉市各個學校的勞動基地又開始出現了熟悉的場景——收玉米的、研究中藥的、果蔬交易市場叫賣的、研究新型農業機械的……各式各樣,分外熱鬧。近年來,新鄉市作為中原農谷戰略建設的重點區域,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創新各類措施辦法,持續探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習俗、扎根鄉村大地、體現耕讀特色的“五育”并舉結合點,在勞動教育方面實現了多個率先突破發展,成為區域教育的一大特色、亮點和品牌。近日,記者走進新鄉,探秘新鄉教育人對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如何發揮好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社會功能呢?在牧野大地上,新鄉市各學校扎根鄉土,靠山用山、靠田種田,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傳統農業、新型農業、特色農業等各類勞動教育,嘗試著對勞動教育路向的實踐解構。深耕傳統農業,體味農耕文化。新鄉高新區新一街中學建立校內“農耕館”,開展“識農具,辨五谷”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犁、耙、耬、叉、升、斗、抓鉤、簸箕、籮筐等農耕農具老物件和各種農作物種子。“我們在外承包了10畝地作為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在老師和校聘農民技術員的帶領下,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在農田里種植作物、清理樹林藤蔓雜枝,在這片生機勃勃的田野上播種希望、收獲成長。”該校校長李娟說。一水長出大世界,新葉新枝故事多。在新鄉市第12中學,你會看到一所新式智能“360旋轉栽培儀”,里面采用全自動水培模式,可以定時補水、補光、旋轉。“老師帶著我們無土栽培了薄荷、骨碎補等好多植物,栽培池里可以采摘植物,再養魚喂龜。”該校六年級學生李天藝說,“我感覺新型農業很神奇、很便捷!”該校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無土培養系統中薄荷的氣味為什么這么重》《骨碎補鱗莖生長觀測及藥理淺析》等實踐課題研究??茖W、有趣、參與、守護,學生沉浸在“智慧實踐”的新農體驗中,體悟科學勞動的意義。大山深處的輝縣市西平羅鄉中心學校,隱匿著一片“南太行種質資源圃”,占地18畝,種植了唐菖蒲、金絲皇菊、連翹、迷迭香等150余種中藥材。在田間地頭,學生扛鋤頭、拿鐮刀、挎籃子,在各自的“責任田”里俯身勞作。種的金絲皇菊有啥用?孩子們張口即來:味甘,性微寒,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金黃的薏米,有健脾益胃、祛濕保健的作用;紫蘇,解表散寒、行氣寬中……“山區是中草藥生長的好地方,我們大力開展以中草藥種植為主要形式的勞動教育,讓這里的孩子深刻體驗中原農谷的耕植文化。”該校校長趙鏡波說。近年來,在實踐中,新鄉市逐漸探索出了較為成熟的“1+2+N”勞動教育經驗。“1”即打造一套校本課程基石;“2”即積極開展“農民豐收節”“綠色點亮生活,健康護佑生命”兩大活動;“N”即多校、科研院所、農業基地聯合辦學,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圍繞“1+2+N”勞動教育經驗,新鄉市堅持深入挖掘黃河、太行山自然環境和物種生態資源,利用中原農谷技術資源,根據勞動課程任務群,進行跨學科融合,努力形成具有中原底色、本地特點、鄉土味道的課程文化。新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輝縣市基礎教育教研室、輝縣市文昌小學、輝縣市西平羅鄉中心學校等,組建新鄉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聯合研發中心,定期開展聯合教研活動,帶動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編寫《水培中草藥》《生生不息,麥麥相傳》《少年農科院里的秘密》等種植實踐校本課程89門、市級種植實踐校本課程48門。除此之外,該市還結合實際,積極挖掘鄉土資源,組織耕種勞動實踐,圍繞傳統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等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邁向田間地頭、園區廠房,參與生產實踐,體驗勞動活動。每年秋分前后,“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就在新鄉市各校廣泛開展——新鄉市牧野區白露小學開展“豐收慶雙節”、新鄉市第20中學舉辦校園豐收節、長垣市蒲城學校初中部開展“農民豐收節”等,讓學生練就真本領、真本事,汲取農耕文明的精神養分。 而“綠色點亮生活,健康護佑生命”主題實踐,則具體推動實施“綠寵種植、勞模進校園、綜合實踐、鄉土文化教育實踐”4個方面。其中,綠寵種植在各校引起強烈反響,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抓住每年的開春時機,利用教室、走廊、陽臺、花園、勞動實踐基地等空間,組織開展種植活動,種植中草藥、蔬菜、瓜果、花草等上百種。“近年來,我們鼓勵各中小學校借助當地資源優勢,賦能勞動教育發展,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新鄉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曹祖臣說。新鄉市鼓勵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聯合,形成優質教學資源與勞動教育資源的共享互補。輝縣市文昌小學和輝縣市西平羅鄉中心學校自主結對,成立“文在川教育聯盟”,開展“走讀共城·川上行”研學實踐。長垣市第一初級中學與長垣市惱里鎮南洋學校“置換學習”,兩校學生在第一初級中學上學,享受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模式,分期前往位于黃河濕地的南洋學校勞動教育基地“耕讀園”,每次持續勞動一個月,學習果樹養護、戶外生存等課程,勞動實踐成為學生翹首期盼的學習內容。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等場所勞動教育資源豐富,帶給新鄉市得天獨厚的資源拓展及共享優勢。該市積極鼓勵學校與周邊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聯盟,如輝縣市西平羅鄉中心學校與新鄉市農業科學院聯合,打造“南太行種質資源圃”,大力開展以中草藥種植為主要形式的種植教育;多次邀請“麥爸”茹振鋼教授給中小學生講解小麥育種知識,讓學生認識到了農業與科技的魅力。“我們不僅實現多個平臺的聯合,也更希望由勞動教育輻射到科技教育、生命教育等多個領域。”新鄉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馮建說。當前,新鄉市正積極把握中原農谷戰略建設機遇,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形成活動形式多樣、課程體系完善、教學資源豐富、運行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學生成長,教師為先。該市要求各校成立勞動教育教研組,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通過改、兼、聘、培、派等方式配齊配全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學前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定期開展全員培訓,提升勞動教育教師綜合素養和業務能力。“近些年,我們致力于打造過硬‘一流水準’師資,已組建研發團隊100多個,培養勞動教育教師百余人。”新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新偉向記者介紹。按照“基石類”“智農類”“品牌類”的三層建構,新鄉市在全市層面引導各校構建“三層架構”校本課程,打造特色的“探尋中原農谷文化、體驗勞動教育之美”課程。其中,“基石類”課程以培育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為導向,體驗種植、管護、采摘等基礎農業勞作,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體味農業樂趣,喚醒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登峰類”課程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融入數字先進技術,積極開發智慧農業課程,如設計自動澆灌系統,為勞動實踐基地的農作物澆灌提供輔助;而“品牌類”課程,以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為核心,開展“一校一品牌”課程設計,力爭形成一批如“小麥文化課”“新鄉藥文化”“田園種植”等特色品牌課程。聯合高等院校,持續貫通大中小學校一體化發展機制;利用植樹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節點,開展全市大聯合勞動教育周活動;組織全市勞動教育成果暨技能展示和勞動素養風采大賽……新鄉市不同層級學校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破層級、共識共為”的局面,這更是縱向貫通“三級學校”機制的體現。此外,新鄉市教育局還致力于打造100所最美鄉村校園、80所食育實踐示范校、100個以種植為主的勞動實踐基地。
“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探索適合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讓新鄉學子增加勞動技能,培育勞動品質,提升勞動素養,傳承勞動精神,真正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達到‘五育’并舉的育人目標,在每一名學生心中播撒下勞動思想的幼苗,為中原農谷戰略建設積淀人才基礎。”曹祖臣如是說。
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育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育網”
- 2.凡本網“來源”處標記“×××××(非食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為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聯系方式:電話?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