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肥胖、免疫力低下、過敏、發育遲緩等健康問題,由此引起的系列慢性病如癌癥、糖尿病等也越來越低齡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飲食不當”!為了讓人們吃的更營養、更健康、更科學,我們需要開展“食育”教育。
食育,簡單來說,就是圍繞飲食及相關過程開展的各方面的教育。有效的食育不僅僅是營養知識的普及,而是滿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實踐,通過許多吃的實踐,形成對健康飲食的牢固印象,并養成可受益終生的良好飲食習慣。同時,食育的開展也能極大改善食物浪費、食品安全、食文化傳承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深層問題。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開展“食育”活動。法國的“五感”課堂(食物和味道的教育)、德國的“公共廚房”、丹麥的烹飪課、美國的“從農場到學校”活動等等,日本作為世界上踐行食育最早的國家,將“食育”放在德智體教育之首,在2005年制定《食育基本法》,隨后制定“食育計劃”推廣到全國。
這幾年。我國食育發展迅速,相關政策性文件不斷印發,如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提出“加強食育教育”;開展食育的企事業單位不斷增加,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如北京、深圳、杭州、成都、鄭州、天津、南昌、南京、濟南、煙臺、宿州、廣州、重慶、蘭州、新縣、信陽、洛陽、襄陽……;食育開展形式也越來越豐富,主要包括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如食育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進企業)、編寫食育教材、開發市場化產品(如食育課程、食育動畫、食育繪本、食育教具等)、開展培訓會議(如食育師培訓、食育研討會、食育交流論壇等)、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研學夏令營以及基地建設運營等等。
食育的發展是動態的,在不斷摸索與實踐過程中,大家對食育認知與理解也在不斷被加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認為將少年培養成獨立、自主、創新、負責、愛國、愛家的人,是國家教育的追求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依靠的是當今少年未來的成功;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沈立榮認為與小孩子溝通有趣、有效,教育應從兒童抓起;洛陽理工學院副教授張浩玉認為,食育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孩子們的參與和體驗;當然,我們不可忽略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食物認知碎片化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碎片化是低效的,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副教授 黃傲認為食育在改善這一現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整體來看,我國食育仍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需借鑒國外的“食育”經驗,聯合政府、學校、家庭、企業、社會等多方力量,推動食育立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完善的食育體系,改善我國國民的營養健康問題。
為更好呈現中國食育發展狀態,展現食育人或團隊風采與開展方式,食育網正式推出“食育,我們在行動”系列活動,讓我們一起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