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中發現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北京市西城區責任督學 田雪潔
【摘要】督導中發現,推進勞動教育過程中的種種阻礙,極大影響了勞動教育效果的實現。本文著力針對勞動教育實踐中發現的常見問題,通過應對措施的提出,希望幫助有關方面進一步提高勞動教育實施的實效性。
【關鍵詞】勞動教育 家庭勞動 教育督導
一、督導中發現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蔑視體力勞動風氣對勞動教育沖擊嚴重
一直以來高學歷畢業生不僅社會地位高,有職業保障,多數還成為各級行政管理人員的后備力量,晉升空間和增資機會遠遠高于體力勞動者。只看學歷不看能力的事件在現實中屢屢發生,因體力勞動被貶低造成勞動者地位低下,進而全社會不愿做體力勞動者風氣蔓延。由此造成惡性逆傳導,當下青少年中不想勞動、不愛勞動甚至鄙視體力勞動者的觀念盛行,長期以升學成績作為學校辦學質量優劣和衡量學生是否成才唯一標準的潮流愈涌愈烈。許多學校把升學率看成最主要的追求目標,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被邊緣化、表面化,長期處于“說起重要,做起次要,檢查需要,形式必要”的尷尬境地,有“形”無“實”、有“勞”無“育”現象非常嚴重。近些年,國家大力推進勞動教育的效果被“蠶食”弱化到近乎為零,嚴重危害了學生身心健康,扭曲了教育本質。近期學生搶“崇洋拜金”老師話筒的事件給了我們極大震動,充分說明目前教育隊伍中利用“三尺講臺、一支話筒”腐化侵蝕中國孩子身心健康的“惡毒思想衛道士”確實不少,他們喪心病狂的言論能大行其道真的讓人思之極恐!
(二)對勞動教育的輕視嚴重影響教育效果的提升
作為育人主體,學校的教育行為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五育并舉”之一的勞動教育,在教育中地位本應是舉足輕重的。但觀察基層學校的勞動課幾乎形同虛設,時間常常被主課侵占,甚至出現學校沒有按規定設置勞動課程的現象。眾多教育機構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思想上嚴重輕視勞動教育,認為是額外負擔。上級檢查時迫于壓力表面做做文章,敷衍了事。文件、制度、口號上突出勞動價值,總結報告中制造學生愛勞動假象,而督導測評中反映出學生勞動項目的達成率卻非常低,且初中比小學差、高中比初中差、畢業年級比普通年級差,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現狀。
必要的體力勞動本是一種人格教育,缺少這種教育,學生必然會“先天”缺失對勞動的敬仰和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現實中孩子破壞文物、損壞公物、不尊重體力勞動者等行為都與思想意識上缺少勞動體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督導中卻很難尋找到學校管理措施中引領教師在課堂內外開展勞動意識教育的相關條款。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勞動觀念教育的事例更是鳳毛麟角。不主動傳授愛勞動、講奉獻精神,反而教學生投機取巧、偷奸耍滑成為所謂“人上人”的反面案例卻屢屢發生,可見思想態度是決定勞動教育能否深入開展的關鍵。
(三)懶政思維造成勞動教育中形式主義嚴重
近些年,國家出臺了多項關于促進學校勞動教育的文件和措施,希望進一步提高勞動教育的落地實效。但部分學校仍然將本應全員參與的勞動教育內容異化為個別學生代表性參加的“表演”。有些學校將勞動課程與自習等非主科課程混排,或安排班主任兼上勞動課。名義上完成規定的勞動課時數,而是否真正落實勞動教育內容則完全看操作者的自覺性,結果常常是“兩張皮”。即使單獨開設了勞動課,課程內容也大多處于傳授知識、強調技能的階段,基本喪失了通過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的作用。學雷鋒志愿者服務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大多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嚴重脫節,根本起不到通過活動達到教育的目的??傮w來看,尊重勞動和勞動者的意識在廣大學生腦海中遠未形成牢固的理念。勞動教育口號大于內容、形式大于實質、計劃大于實施、記錄大于效果的現象普遍存在,說明當下勞動教育沒有抓到根本上。
(四)缺失家庭勞動成為強化學生勞動觀念的最大障礙
近些年,我國青少年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狀況一直令人擔憂。各類調查中學生不會掛蚊帳、不會洗衣服、不會煮飯、不敢使電飯鍋和燃氣的大有人在。魏永康更成為最典型例證:13歲入大學,17歲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因無法獨立生活只得肄業回家。這類高智商、低能力(僅僅是生活能力)的所謂“優質孩子”生存都是問題,難道還能奢談讓他(她)們反哺家庭、報效社會嗎?改革開放以來,物質生活逐步豐盈,沒有經歷過勞動磨煉的一代,往往不知道幸福生活是通過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他們不愛惜勞動成果,浪費成性、懶惰成風、傲慢成習,許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個性問題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缺少勞動教育中找到根源。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也習慣說:“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掃馬路!”對于體力勞動的蔑視可見一斑。讓人奇怪的是網絡上好逸惡勞、好吃懶做被說成人的本性,躺平混事被贊為聰明絕頂,大受吹捧。而通過傳統戲曲、曲藝、歌唱等形式諷刺鞭撻好逸惡勞者,讓孩子看傳統動畫片、小兒書宣講勤儉節約美德故事,開展學工、學農、野營拉練親身體會勞作不易等中國傳統的育兒方法,在當下卻難以得到家長和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二、促進基層勞動教育提高實效性的策略方法
(一)從扭轉思想意識入手轉變輕視勞動觀念
馬克思認為勞動對人類本身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通過勞動改變自然,創造屬于自己的物質生活條件。正確的勞動意識教育曾經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這方面我們有非常豐富的成果可資借鑒。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通過認知、體悟、理解方能用來指導行動。要讓學校、社會、家長等各方理解:適當的勞動可以改善呼吸、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生理的新陳代謝,調節大腦疲勞,有利于孩子智力發育。雙手的活動有益于左右腦并行開發,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體力勞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為此,全社會各部門都需要重新定義勞動教育意義,擺正勞動教育的地位,從源頭上強化勞動教育,促進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加強勞動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在整個社會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主旋律,倡導奉獻精神、褒獎勤勞自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通過各種手段,有效創設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感情增長的良好社會氛圍。這樣,勞動教育才真正能夠深入每名學生的內心。
(二)從創新評價方式入手改變家長勞動教育意識
基于家庭勞動在勞動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改變家長勞動教育認知現狀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1.以“作業”方式引導家長督促學生真干家務。現實中,大多家長包干一切,孩子在家很少參與家務。盡管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孩子做家務,但絕大多數學校和家長對家務都沒有科學安排,學校布置的勞動任務差不多都是由成人代為完成。督導測評發現家長普遍認為自家孩子家務做得很好、勞動意識很強,但具體家務勞動項目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學校教職工也普遍反映學生勞動意識、能力都很差,說明家長們在有意識掩護孩子逃避勞動鍛煉。家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活和學校勞動,一是怕影響孩子學習,二是怕自己孩子吃苦。針對這種現狀,將勞動教育內容量化成為必修學業課程,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將大大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
2.以課業“成績”作為牽引家長鼓勵孩子參與勞動的動力。中國的家長非常重視成績,而勞動始終未成為學生必須完成的課業成績的一部分。這方面我們既可以追尋古代先賢育人之道,也可以學習西方國家的成熟做法,通過加大“家務勞動”課業分數占比,計入學生各階段畢業、升學成績,以此督促迫使家長重視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3.以“精神獎勵”方式抵制“物欲橫流”思潮沖擊?,F實中有些家長也明白勞動的重要性,但他(她)們缺失正確的引導方式,往往以玩具、美餐、旅游甚至現金等“獎品”刺激孩子參加勞動。這種所謂“教育”方式隱蔽性很強,表面和短期內似乎很符合孩子心理成長要求,實則是物欲泛濫的溫床。適應這種方式的孩子,心中必然形成“需要我完成一項工作就必須給予我想要的報酬”的思維定式,長此以往,終將養成貪婪習性。只有當孩子長期接受持續非物質勞動獎勵時,他們才能習慣不為得到物質鼓勵而去參與勞動。為杜絕物欲吸引形成的惡果,學校可以創新開展各類精神獎勵方式,如評選“學生勞模”、設立歷屆優秀畢業生勞動光榮榜,甚至學習部隊送“立功喜報”等方式,大力宣傳樹立學生中的勞動模范,從精神層面激發學生內心產生崇敬之情。
4.理性看待興趣引導的作用。當今社會有種觀點,只有讓孩子有興趣才能開展教育。但越小的孩子反而更愛參與成人勞動的現象說明孩子天性并不排斥勞動。當然勞動不可能是吃喝玩樂那么容易的事。當勞動中遇到困苦煎熬時,大多數沒有經過長期磨煉的人是堅持不下去的。所以勞動的效果是必須通過持續鍛煉才能取得的。如果因為孩子怕吃苦、沒興趣參與勞動就由著他(她)享受快樂而逃避勞動,那么養成熱愛勞動習慣必將是一句空話。我們要大聲疾呼:所有教育者,包括家長應當承擔起這份短期內招人“憎恨”的責任,創新包括管理規章、懲戒措施、鼓勵方式等各種方法,“迫使”孩子接受“今天”的勞動磨煉,以便他(她)們能獲得未來曲折成長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能力。
每一個父母都應對孩子負起培養的責任,多為孩子的社會屬性和未來著想,培養孩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這既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國需要,也是每個孩子自立成人的個人需要。這是社會責任,更是家庭義務。
(三)從學科融合入手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各環節
勞動教育不能深入學生內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教育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生活。作為育人為主渠道的學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挖掘現有學科課程與活動資源,將勞動元素納入各學科教學(包括不僅限于德育課程)之中,通過開展各學科相互融合的教學內容研究,開發多元綜合實踐課程,豐富德育大課表內容,最終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愛勞的育人目標。
學校要探索在不打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情況下,讓勞動元素自然滲透到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之中的有效途徑。這將成為兼顧升學壓力、學生素質培養和勞動品德教育之間爭搶時間矛盾的解決之道。督導發現,有些學校已經開始探索用開展“一課教師體驗”“一日班主任體驗”“家長職業分享”等主題活動方式,讓學生通過換位了解各種職業崗位的勞動狀態,體驗老師、父母的不易和各類職業勞動的特點,從而產生對父母、師長的感恩之情,并學會尊重各類勞動者。
為此,學校還可以抓住校園、班級環境衛生清掃,校內外植物整修、清掃落葉、清雨掃雪等傳統的、季節性勞動機會,讓學生立足校園開展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并嘗試做講解員,走進圖書館充當管理員,參與交通疏導等學雷鋒志愿活動和寒暑假社會體驗,讓學生在公益勞動、志愿服務中強化社會責任,養成良好社會公德,從而建立校園為主、內外結合,體力勞動為主、手腦并用的勞動實踐課堂,讓學生經由親自動手實踐,達到改變勞動觀念的目的。同時,通過定期開展“尋找最美校園勞動人”“拍下最美勞動瞬間”等活動,讓學生感悟身邊的勞動艱辛,記錄眼見的勞動之美,促進學生內心迸發出熱愛勞動的真激情和尊重每一位普通勞動者的真感情,這樣學生的自身修養和勞動品格才能切實得到提升。
督導過程中,許多教職工非常贊許一至兩個月學生全員離校“學農”的勞動鍛煉模式,認為這種形式更能全方位促進學生走近生活、貼近勞動、關注勞動人民,勞動意識在孩子身上也真正實現了入心入腦??梢姡@種綜合類沉浸式體驗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勞技教育形式。當然,這種勞動方式對于孩子,特別是促進家長觀念轉變方面還有大量具體的思想工作要做。
(四)從效果評價入手監測學校勞動教育的實效
建立完善的學生勞動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勞動教育過程和結果、情感和態度的變化,全面客觀持續評價勞動教育真實成效,對促進勞動教育作用的發揮具有重大意義。
督導發現,許多學校立足現有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基礎,通過監測學生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的過程資料記錄開展勞動教育評價。但有不少學校僅僅停留在綜合評價手冊勞動項目表面化成績的填寫上,而在側重勞動教育過程的記錄和結果的展示,反映學生在勞動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視頻、圖片和文字等記錄學生勞動過程資料的分析和利用,督促學生完成有價值的勞動日記、勞動心得和思想變化體會,進而促進孩子在勞動中轉變觀念、提升自我實踐能力和增進熱愛勞動人民情感成長程度等方面還需要開展大量深入的工作。為此,教育行政管理和督導部門有必要形成共識,將勞動教育實效等級作為各級各類教育評選的重要參考指標,推進勞動教育評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總之,勞動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目標中的重要內容,關乎未來國家主人的能力擔當水平,是中華民族積極向上、勤勉自立基因是否能傳承的大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要由現在的青少年去完成的?,F在的孩子能不能、擔不擔得起這份重任,關鍵看現在的我們能否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和民族事業未來接班人的素質將直接影響民族發展。教育督導作為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必須具備時不我待的責任心和舍我其誰的擔當意識。只有當全社會都形成勞動光榮、奉獻偉大的共識時,國家育人事業才能真正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