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市域統籌,完善體系設計。按照“政府推動、學校行動、家社聯動、評價促動”的工作思路,將勞動教育納入“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協調機制”,橫向構建“黨委政府抓全局、教育部門抓統籌、有關部門抓配合、教研部門抓內涵、勞動基地抓實踐”的協作機制,縱向建立“市級部署、縣區主抓、學校落實、班級特色、家庭補充”的推進機制,推動形成市域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市教育局出臺《全面加強新時代普通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試行)》《臨沂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施三年規劃》《加強普通中小學勞動教育若干措施》等文件,以勞動實踐項目開發為牽引,將區域特色資源充分融入勞動教育課程,根據課標要求構建覆蓋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普通高中勞動教育的“五段目標”,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學科融合、職業體驗、紅色教育實踐、家校共育和志愿服務等10個方面內容,打造相互銜接、依次遞進的135個項目課程群,不斷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統籌制定中小學校勞動教育任務清單,編寫勞動實踐手冊,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要求,進一步健全勞動教育實施的長效機制。
強化項目引領,推動內涵建設。實施“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實驗研究項目”,組建專家團隊和工作專班,指導各校加快推進新課程高標準落實落地,促進課程改革高水平實施。圍繞對勞動教育的觀念認識、課程開設的基本狀況、師資建設、教研建設、資源建設、保障機制等方面,在全市開展勞動教育教研人員、學校負責人、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調查研究,形成《臨沂實驗區勞動教育調研報告》,為中小學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舉辦勞動課程標準實驗研究項目培訓會,對全市2000余名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開展全員培訓,著力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和教學能力。出臺《學校勞動課程實施方案研制指南》《勞動課程典型案例研發指南》,進一步推動勞動課程實施規范化、科學化發展。截至目前,1項案例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8項案例獲評省級典型案例,14項成果獲省級勞動教育創新成果獎。
強化資源整合,拓展實踐場域。按照“校內校外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的原則,整合各方資源,不斷拓展教育渠道,建立健全家、校、社三方聯動機制,進一步凝聚育人合力。推動學校積極建設和改造校內勞動學習空間,打造“責任田”“空中農場”“手工坊”等1700余處勞動實踐場所,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求。按照“一縣一特色”的理念,建設46處市級示范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市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為中心,建立“1+N”的多層次、多領域市域勞動教育基地聯盟。開發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信息管理平臺,科學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全市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數據資源,實現實踐活動前場所人員密度、課程設置、實施情況等活動計劃可選擇;活動中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等課程實施可查看;活動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檔案內容可記錄,努力推動實現全流程記錄、多主體參與和多方監督,切實為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教學創新,提升育人實效。以蘭山區為教學改革試點,輻射帶動羅莊、河東等4個區,點面結合、依次遞進,推動全市9個縣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升。截至目前,建立省級勞動教育示范區1個、示范校2個,培育市級“種子校”20所。實施課程、課堂、課例、課題“四課行動”,優化課程設置,確保學校每周開設1節勞動課,每學年開展1個勞動周,同時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校外勞動;強化課例研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打造《沂蒙門箋》《錦繡沂蒙》《沂蒙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16個精品課程,建立市級勞動教育優質資源庫,形成一批可借鑒、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創新課堂模式,探索項目式、體驗式、沉浸式的教學方式,構建創設情景、明確任務、制定方案、實踐操作、問題解決、展示交流和反思總結的勞動教育“七步教學法”,進一步提升育人實效;注重課題研究,立項勞動教育專項課題50項,以專業研究促進教師素養提升,不斷推動勞動教育高質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