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碩果累累的演講和討論,第五屆良食峰會于2021年9月12日上午9點迎來了最后一個分論壇:食物教育論壇。
UNFSS-AT2 中國行動平臺食物教育網絡的執行秘書長崔雪女士作為論壇主持人,介紹了本次論壇三大板塊及其核心主題,邀請并感謝嘉賓和觀眾分別從食物角度和教育角度貢獻對可持續食物教育的思考和實踐。
UNFSS-AT2 中國行動平臺食物教育網絡執行秘書長 崔雪女士
一、主旨演講
峰會主辦方代表良食基金執行長侯兵女士首先發言,侯兵女士回顧了良食基金的發展史與行動理念:秉承著“植物領先”、“動物福利”、“健康飲食”和“提升知食力”的態度,通過公眾傳播、研究教育、商業參與和公共政策四大途徑,為“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愿景努力著。良食基金和 UNFSS-AT2 中國行動平臺食物教育網絡,愿意盡最大的力量,支持和推動國內可持續食物教育的發展。
良食基金執行長 侯兵女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宜居未來中心”高級項目官員 Becky Ramsing 從“教育”的定義切入,詳談通過教育推動食物系統變革的必要性:放眼全球,就會發現當下的食物問題,與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銳減、疾病肆發都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這些需要更多的公眾了解并采取行動。
接下來,Becky 介紹了食物教育的實踐路徑:首先要給人以啟發,將知識和反饋都融入教育中,讓食物教育更加場景化和生活化。談到星球健康飲食的具體實踐,Becky 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觀的養成,比如在校園食堂中引入“蔬適周一”,結合社區和地方機構雙管齊下,讓植物性飲食成為人們更好的選擇。
接下來,Becky 介紹了食物教育的實踐路徑:首先要給人以啟發,將知識和反饋都融入教育中,讓食物教育更加場景化和生活化。談到星球健康飲食的具體實踐,Becky 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觀的養成,比如在校園食堂中引入“蔬適周一”,結合社區和地方機構雙管齊下,讓植物性飲食成為人們更好的選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宜居未來中心”
高級項目官員 Becky Ramsing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曉潔博士給論壇帶來了關于國內食育發展戰略的思考。未來食物教育需要從四個維度處理好十大關系,其中四個維度包括:主體、空間、時間和行動;十大關系中值得注意的是,處理好人與食物、學校與家庭、傳承與開放等,以科學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推動食育體系化、規范化發展。建國以來,中國的貧困兒童飲食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但其他問題也開始浮現,比如由于肉類攝入過量,缺乏運動等原因導致的肥胖和營養不均衡。
光填飽肚子是不夠的,更需要吃得均衡。劉曉潔博士的團隊與九陽公益基金等社會力量合作,開創了多個食物教育試點。由專家輸出前沿理論,一線教師教研和帶領,共同為學生上課,增強對當地當季飲食文化、傳統習俗的認知,也帶孩子們親身體驗食物從種植到烹飪、從土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曉潔博士
中國兒童中心兒童健康與營養研究中心主任夏蕊女士進行了以“啟迪飲食智慧,開創健康未來”為主題的發言,介紹了中國兒童中心的食育實踐。
食育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研究中心打造的食理、食安、食源和食節四部曲課程帶孩子從種植到收獲食物,再到制作和品嘗少油鹽糖的佳肴,最后再通過運動消耗食物,親身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和歸之自然。這樣可感、可知、可參與、可體驗的課程潛移默化幫助孩子樹立了對自身健康和生態環境都有益的價值觀。
哈佛不僅與外包供應商有頻繁交流,對內也會招募學生親自在當地農場考察和實操,將校外的知識帶回校內的餐廳,廣為傳播。有趣的是,學校采用貼環保標簽的方式讓選擇每種食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一目了然,比如說蔬菜就貼綠色,而紅肉就貼紅色,各自象征環保等級的高低。這樣的方法還有更多創新,哈佛也希望能啟發到世界其它高校和機構。
總的來說,教育并非局限于課堂,孩子未來成人,去各行各業找工作,去積極影響身邊的人,這時如果他們能有一個健康的食物觀,那么社會的飲食氛圍也會更加健康。
MMVW 由14名清華附中國際學校的高中生組成,希望通過推廣更加環保的植物性飲食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免受過度肉類生產、森林砍伐、資源浪費所造成的危害。
MMVW鼓勵大家在生活中更多地嘗試植物性飲食,在每周一、周三素食。同時他們也與學校餐廳多次溝通,嘗試設立素食窗口,讓每個人都能享有一個健康、環保、營養的素食選擇。此外,MMVW也積極和學校其他不同的可持續項目合作,力圖構建一個學生項目之間互幫互助的網絡。
清華附中國際學校11年級在校生 MMVW 項目發起人李登元同學
上海綠色光年環保服務中心副秘書長 謝楠楠女士
在堆肥項目中,學校一角被改造成食物花園,所有廚余和植物殘枝放在里面,覆土引蚯,栽種花卉,美觀又環保。因為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到循環再用的過程中來,他們慢慢就會養成終身的習慣,這是邁向零廢棄、零污染的第一步。
南京樸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張敏先生
劉凡女士的理念之一是成人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孩子的周圍都是成人,成人也應該學習食育,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在課程中,劉女士談到一座感恩之塔:我們作為人類,吃得最雜,站在塔頂,但這也正代表我們應該感恩的生命最多。食物是一種媒介歷史、文化、社會、未來,都在小小一碗飯菜中。
華夏,茶之大國也,香苦四季,皆宜品茶。在課程中,小龍老師問到,是人隨茶走還是茶隨人走呢?其實不需要特定的答案,因為見茶見己見自然,已是人茶最和諧的相處模式了。茶于各時節生長有別,而茶藝依人依樹能誕生獨到的茶味,五感之上,茶讓人品出品行與思想,用這品行與思想感化更多的人。這正是對“茶生于自然,人亦生于自然”的最好詮釋。
三、圓桌討論
圓桌討論由UNFSS-AT2食物教育網絡副秘書長倪歡女士擔任主持人。
邀請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黃瓊女士,道禾教育創始人、臺灣實驗教育聯盟理事長曾國俊先生,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協會互聯網以及跨學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姚峰女士,杭州“食話”創始人吳敏女士。
圓桌討論的議題圍繞“如何搭建推動可持續食物系統發展的全國性食物教育網絡”展開,主持人和嘉賓在50分鐘的時間里進行了高質量的精彩對話。
第一輪對話圍繞“食物教育的受眾方”展開。
黃瓊老師通過對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域的長期觀察和思考發現,食物是非常好的教育載體,因為它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食育的受眾方實為全人類,而且不僅是現在這一批人,更有未來的人。想要實現真正的“永續”,一定要有一個傳承的環節。
曾國俊老師表示,從根本上改良生活,就需要改良食物的家——土壤。幾十年前,人們看似吃得不如今天好,但那時的土壤卻遠比當今有機、自然。現在拎一批土能測出50多種工業元素,在這樣的環境下種出的食物,雖是外表無差甚至更好看,質量卻是急轉直下。
所以要談食育的受眾,便一定要涉及到青年人,帶領他們一起改良土壤,然后分享經驗給社區,給同學朋友,最終給家庭。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意識到問題的話,那社會自然也就意識到了。
姚峰老師提到,如今的食育呈現“三多一少”的趨勢:參與人數多,相關課程多,口號理念多,但是深度卻明顯不夠。食物和生活緊密相連,應該鼓勵大家積極創新。比如,屋頂綠化和花園,利用校園一角開展相關項目,增強跨學科的教育,都是不錯的主意。
吳敏老師則從媒體人的角度剖析了多方利益。作為研發者,考慮的可能是對大眾的吸引力;作為資助方,考慮的可能是投入成本的問題;作為消費者,考慮的可能又是另外不同的方面。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丑食派對”:顧客關心食物的顏值,那么就讓體驗者現場參觀那些外表不好看的食物如何被廚師制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以這樣的方式,顧客打破了原有的偏見,廚師挑戰了新的配方,派對舉辦方也能增加曝光率,引起更多人關注可持續飲食的話題。
嘉賓們的見解很能體現食物領域的跨界和多樣性,著實令人振奮不已。有了第一輪圓桌的鋪墊,第二輪的對話便直奔“如何實際搭建教育體系”的主題。
說起食育體系,黃瓊老師思路清晰:第一是“食育食育,自然得育人”。第二是少說教,多實踐,。第三是得遵科學,莫走極端,積極教學。最后則是得有開放的心態,向各行各界學習,而不是局限于學校的范圍。
曾國俊老師建議:要搭建有效的體系,家庭的改變是個重要的環節。孩子若是能有更多機會去實踐,更多平臺和媒介去分享(比如紀錄片,影片,雜志等),他們積極性提高,就更容易帶動整個家庭投入到實踐中。
吳敏老師走到農田邊上與大家分享:聆聽訴求是第一步,有了聆聽,對方才有了動力。接下來還要結合時下潮流的議題,比如說最近的雙碳雙減政策。一個辦法是,政策一出便以短視頻的方式向大眾普及,在其中加入對可持續發展飲食的見解,這樣就能更快更多更深地影響社會各界。
接下來,嘉賓們就當下“雙減政策”對食物教育網絡搭建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黃老師表示了自己的關切:通常,大家會因為食育不是考試科目,覺得與自己無關就不重視,所以食育一定要走出校園的范圍,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展一些課后活動,地方政府出臺方針等等。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分擔人力、資金成本和壓力。
曾老師再次強調做食物教育,追求的是“求難、求慢、求拙、求少,少則得,多則惑”。中國的地大物博應該好好地利用起來,每一寸土壤都會呼吸,教育工作者帶領大眾去跟土壤產生溝通和連結,從中收獲的喜悅會鼓舞學生們看到生命循環和食物的滋養,進而滋養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吳老師建議,食育工作者不必單打獨斗,聚集起來,相互學習相互建議,才能讓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擴展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再者,一定要努力促進地方政府的了解,爭取支持與協作,每一個地方做好了,那中國這個大家庭自然會更好。第三則是影響輻射力和成本的平衡。最好的平衡之法便是帶動社群和廣大志愿者,用現代數字科技省時省力又精準快地傳播信息,喚醒更多的可持續傳承人。
食育一定要喚醒更多參與者。——黃瓊
食物“永續”不是推出來,喊出來,而是真實快樂地活出來。——曾國俊
以食物為載體,以文化為核心。尊重自然,和諧永續。——吳敏
至此,為期兩天半的第五屆良食峰會到此正式結束。本屆峰會是食物教育論壇的首次公開亮相,能夠點燃如此有趣的交流,實為峰會落下了完美的終章。
食物教育論壇結束了,但推動國內可持續食物教育的征程剛剛開始,祝愿所有踐行可持續食物理念的同路伙伴,難行能行,期待食物教育播撒的每一顆種子在未來都能生根發芽、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