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家里人會不斷和我們灌輸,吃什么好,吃什么沒那么好。爸爸媽媽或是別人每天為我們做菜,從購買到上桌的過程,也見了不少。去一個專門的機構上兒童食育課,學營養搭配或是動手烹飪,必要性有多大呢?
豆豆街食育教室2018年創立,開在北京官園的中國兒童中心,由中心里面的兒童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管。主管的老師們常年和中國兒童的飲食與健康數據打交道,確實有很多憂心的地方。這種憂心,普遍見于各種官方與民間的營養和食育相關機構。
雖然身為食育老師,所在的機構是有償教學,但我內心認同的是,食育最應該由媽媽教給自己的孩子。同時,媽媽自己有責任不斷學習營養學甚至醫學的最新發現,不斷檢視自家的飲食生活以做及時的改變。只有當媽媽無暇顧及,又或者希望孩子有一個寬敞的空間隨便折騰廚事,以及其他原因,是可以送去一個食育教室,請老師幫忙教一些基本的營養知識,帶動孩子下下廚,也訓練一些禮儀禮節。
但媽媽不應該對營養和食育缺少了解,更不能漠視,認為有老人家幫忙買菜做飯就好了,或者自己從小就是吃這樣的食物長大的,里面沒什么新東西要了解。
另一個極端是,太過注重食物的表象品質和價格,諸如是不是進口,是不是名牌,是不是純天然,是不是專門為孩子生產……這會讓人更加容易被商家誤導,從而失去對真正的食物的敏感。真正的食物,是從田間地頭采摘下來,是會沾著泥巴,是需要你在廚房預先加工,本身是純天然,因而不需要過度烹飪,但又不能幻想不開火就直接吃的食物。對,這些事情真的很麻煩,它需要另一個大腦和另一對雙手來處理,我們看慣了書本報表的大腦和善于打鍵盤的手的確不太擅長。然而沒辦法,誰讓我們是媽媽。
是媽媽的話,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誰沒有過呢?誰不曾擔心呢?頻繁出入醫院和藥店的生活,誰會喜歡?而最好的免疫力,最好的靈丹妙藥,就是在你的廚房,在于你的習慣和喜好,甚至在于你幾點鐘起床,一天喝幾杯水。因為城市生活高度依賴工業,有形的食物和無形的習慣都早已違背了農業規律,肉身的我們只好在某個時刻被重擊,有可能得以改變。更好的方式是,將營養知識和食育精神掛在心頭,融入一日三餐,從現在就開始做出改變,耐心地等待生命擁有更為堅實的力量。
雖然豆豆街食育主要面向4-12歲的孩童,但我們不會因為他們年紀小,就只是給一些常年說教不停的營養知識點,再哄他們玩一下蔬菜水果,最后做出一個在家很少能做、平日很少去吃的成品,拍拍照片高興高興。我們會告訴他們,糙米比白米更好,怎樣做糙米會好吃,可以天天吃。這樣他們回家的時候,也許提起糙米,也許對家里的白米提出質疑,引起家庭成員的爭論,那就太好了,這就是改變的機會。我們也會告訴他們,肉固然香,但為了生產肉,碳排放太多,引起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最后輸的還是人類自己,其實多吃蔬菜五谷,對自己對地球都更好。
未來,我們還想促使孩子從關心身邊的人和事開始,對健康的重要、飲食的重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重要,還有親人們的重要,有實實在在的感知力。我們想通過食育活動,培養孩子對泥巴有感覺,對自然和人類有關心。成年人在很多錯誤的途徑上走得太遠了。只是在節日的時候把節氣民俗包裝一新交給孩子,不能叫做傳承。傳承也包括把我們錯誤的經驗,把我們美好的愿望,把我們知錯即改的決心,傳遞給孩子。
因為這些,豆豆街想講的話就特別多。因為想講的太多,經常就沒有時間講。非常歡迎對營養和食育有知識有見解的人,來豆豆街做客,給我們帶來多多的建議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