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食話創始人吳敏受邀在浙江省歐美同學會以《家庭食育:好好吃飯》為主題,進行了一場兩小時的學習沙龍。 本次沙龍由上城區委統戰部、清波街道黨工委主辦,上城區留學人員之家服務中心、食話文化傳媒承辦,上城區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協辦,共有30多位歸國留學人員及各界精英人士報名參加。活動在上城數字統戰平臺設置了直播觀看,錯過的朋友,識別下方海報二維碼,即可回看。不方便看視頻的朋友,我們也準備了文字精華版哦~
01 我們吃的能力是不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我給大家出三道題,考大家一下:
以下哪張是蘿卜?
所以,食物認不認識?食器會不會用?怎么吃你知不知道? 按照柳葉刀的數據分析,2020年,全世界將有2.28億人因兒童時期不健康飲食習慣而患糖尿病。 為什么我們的食物越來越豐盛,健康危機卻越來越嚴重?因為我們缺乏選擇的能力。 以前食物少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反而不容易出錯?,F在食物多了,選錯的幾率反而大了。 在都市的鋼筋水泥之中,我們和食物的原型越來越遠,很多小朋友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是來自于哪里,只知道是從超市里買來的。
02 食物當中被忽視的社會功能 其實現在我們對于食物的營養功能還是有很多關注的,反而是天平另一半的社會功能,很少有人關注,包括文化傳承、情感聯結、人格健全。
而我今天想講的家庭食育,就是要看到食物營養之外的其他功能。 想像一下,我們平時關于食物,更多跟孩子講的是什么呢?
我們講什么食物有營養,有維生素C,吃了對你長個有好處,但是我們重視跟他的交流么?我們在餐桌上面是不斷地催促他快點吃,還是說今天的青菜來自哪里?現在是什么節氣,我們應該吃什么? 在天平的兩端,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它的社會功能,那我想我們反而會反觀自己,我們父母在親子互動,在家庭的一日三餐當中做了什么? 我們說我們愛孩子,我們在假期帶孩子出國旅行,我們有各種補習班,音樂、美術、體育樣樣都不少,但是能夠讓孩子身心健康、身心愉悅的這樣一種食物的教育,是不是嚴重缺失了? 我們是不是只是在投食,而不是把食物當成我們跟親子互動的一個重要的載體?
所以,我們認為,通過食育,在童年幫孩子塑造健康身體、健全人格,構建和諧親子關系,可能比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更加重要。 英國有一個大廚叫Jamie Oliver,他看到英國肥胖兒增多,幼兒園小學餐食非常不健康,于是發起了“食物革命”,促使英國政府投入大量金錢來改善幼兒園的餐單,重新讓英國民眾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行為,可以說是英國食育的里程碑式人物。
意大利是一個對本土文化保育非常關注的國家,在全球化飲食的當下,致力于保護本土飲食物種。他們有一個行動計劃,叫諾亞方舟,提名了很多的小農作物。意大利還有一個美食公園,叫做Eataly World,是一個帶有食育功能的、大型的食物博物館和多種風味餐廳的聚合。 法國很重視品味教育,學校每年10月份都會有一個賞味周,邀請很多大廚、農人來學校跟孩子們分享各種與食物相關的知識。老師還很注重孩子的五感體驗,會從味道、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等不同方面教孩子如何認識食物、挑選食物。 日本曾經也是一個面臨國民健康問題非常嚴重的國家,但是他們通過將近100年的努力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05年的時候,日本成為了世界上首個食育立法的國家。第二個立法的國家是巴西。我們都知道,一旦到立法,那整個國家層面就都會非常重視。我們也很希望能夠通過各方的努力,在中國也看到這樣一種可能性。
食話在杭州做食育已經五年了,可能很多人以為食育就是教你怎么吃,其實不是。 食育的定義是,以食物為載體,以文化為核心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培育人們擁有自主選擇健康且愉悅身心的食物的能力。 通過培育身心健康的個體、幸福美好的家庭,從而構建一個健康永續的生態,達成人和食物、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發現,父母才是一個家庭的首席食育官。尤其是在都市飲食環境里,更加需要大家的身體力行。
不同于其他學?;蛏鐣逃寄芙虒W,食育本質上是一種回歸生活的教育。比如父母可以在廚房教孩子如何下廚,傳承家的味道,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再比如一家人可以在餐桌上,通過親手烹飪的美食和食物背后的故事,來進行深入溝通,實現情感聯結。
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買菜,和菜農聊一聊。菜市場就是一個小型的食物博物館,可以讓遠離自然的孩子們更近一步了解食物、透過食物來認識世界。
這些都是我們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的食育。
05 測一測你的食育力有多少 那么,作為父母,你覺得你的食育力有幾分呢?識別下方二維碼,來做一個測試吧~
培養面向未知的未來的孩子,食育是父母給孩子終生受益的禮物。希望今晚或明早你家餐桌和以往有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