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變成大米需要哪些過程?水稻的前世今生都有哪些種類?想了解“水稻的一生”嗎?接著往下看吧!
(活動現場)
日前,金灣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珠海市蒲公英營養健康促進中心在三灶鎮魚林村開展了“食育金灣”項目之“水稻的一生”社區兒童食育工坊活動。活動中,食育老師給現場20余對親子們分享了有趣的食育故事《我們是開心的大米》。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們每天飯桌上最常見的“大米”,小朋友,還有田間那些可愛的動植物們?通過故事,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稻米的品種、產地和用途,孩子們通過觀察、觸摸和體味來了解關于米的文化。
(活動現場)
在“尋找大米中的臥底”游戲里,孩子們第一次摸到稻穗、麥穗和高粱,另外顏色豐富的小米、紫米、黑米、紅米等等,也讓孩子們感嘆糧食種類的多樣。
孩子們還通過“大米生命圈”大型地墊和科普短片,認識了水稻的生長過程,包括播種、育苗、分蘗、抽穗、開花、結實。這個過程需要歷經100至150天,而農民伯伯要為此付出艱辛的勞動和汗水。由此,孩子們也認識到食物的來之不易,要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孩子們還通過“大米生命圈”大型地墊和科普短片,認識了水稻的生長過程,包括播種、育苗、分蘗、抽穗、開花、結實。這個過程需要歷經100至150天,而農民伯伯要為此付出艱辛的勞動和汗水。由此,孩子們也認識到食物的來之不易,要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活動現場)
最后,老師還帶領親子們認識了來自壯族的“七色花米飯”。這些彩色的大米,是用天然的花草植物進行染色得到的,也是壯族人民用來表示親朋好友間的盛情和敬意的。一雙雙小手小心翼翼地捏起蒸好的彩色米飯,仔細地包上餡料,用心地捏成一個個小三角,再裹上海苔,好吃又漂亮的小飯團就做好了。整個過程,孩子們都特別專注,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浪費了一粒米粒。當所有的飯團都做好后,孩子們還主動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活動現場)
活動主辦單位相關人士表示,該項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糧食的相關知識,培養其珍惜糧食的好習慣,還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恩,更懂得了珍惜。(作者:何志樑、鄧玉平、崔媛媛、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