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濰坊市臨朐縣東城街道興安小學的勞動研學基地里,老師們正帶領孩子們給果樹進行疏果,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在綠葉間穿梭,專注而認真。而這里早已成為了孩子們的學習樂園,是他們學習農業知識、掌握勞動技能的地方,更是他們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起點。
近年來,濰坊市臨朐縣不斷加大教育領域改革創新,以文化為引領,豐富辦學內涵,通過勞動教育實踐,讓學生深入農村、親近農民、體驗農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立德樹人之路。一種更有“鄉土味”、更接地氣的縣域勞動教育新模式已經逐漸形成。
東城街道興安小學學生王新茹說:“在勞動實踐課上,我們可以種地,拔草、疏果、采摘,這樣不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還能體驗到勞動的艱辛,整個勞動過程也鍛煉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也激勵我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堅持不懈。”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勞動,六年前,學校傾力打造了“興安文化+”勞動研學基地,讓勞動教育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和育人理念。興安小學教師許小梅介紹說:“這個基地包括以養花草為主的“百花園”、以瓜果嫁接為主的“百果園”、以臘梅盆景為主的“梅博園”和以農事體驗為主的“播種園”。開設了“田園語文”“田園數學”“田園科學”“田園美術”“田園體育”等特色課程,比如語文老師會這里指導孩子寫觀察日記,數學老師引導學生測量數據,科學老師讓學生在基地中進行觀察、實驗。”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實用的勞動技能,更在勞動中體驗到了成長的喜悅和收獲的幸福,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許小梅還告訴記者:“我們把勞動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以此提升育人效果?;緦崿F了‘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知識走向能力’的農科教一體化教學模式。”
臨朐縣還充分挖掘特色鄉土資源,定期組織學生到周邊非遺文化村開展勞動教育研學實踐,跟非遺傳承人學剪紙、畫年畫、制作黑陶,在學中做、做中悟,在勞動中體會“匠心”。在北楊善剪紙藝術館,冶源街道傅家李召小學的孩子們正在剪紙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一幅幅剪紙作品。
學生高程雙說:“通過剪紙研學活動,我不僅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現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它使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專注和用心,就像剪紙一樣,只有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才能獲得成功。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使我不斷學習和成長。”
傅家李召小學所在的冶源街道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省市縣級非遺項目以及文化傳習基地,學校充分依托這一特色優勢,積極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沉浸式體驗的教育實踐環境。教師孫麗媛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個人成長。他們會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它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共同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臨朐縣將特色鄉土課程資源開發作為開展勞動教育的出發點,全力推動育人模式的持續創新,通過學科滲透、活動融合、實踐創新、空間融通等方式,提煉出農事體驗、社區公益、企業實踐、研學旅行等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將課堂學習與課外拓展融為一體,形成了“鎮街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勞動教育格局,助推學生多元素養,全面均衡發展。目前,全縣已建立勞動教育基地49個,開發勞動教育課程90余種,授課3200余節,覆蓋學生11.5萬人。一種更有“鄉土味”、更接地氣的縣域勞動教育新模式已經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