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小學階段食育課程設計思路及效果評價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北京景山學校健康教育高級教師 劉瑩
食育不僅僅關乎食物本身,它是一場關于知識、情感、道德與文化的全面教育。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就像一場尋寶冒險,它充滿了好奇心、探索欲和成就感。孩子的認知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感知、動作到思維,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但,當下的很多食育課程中,無論是種植、烹飪等體驗式活動,還是食材的選擇、搭配等理論知識,多是單一的體驗,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
2024年6月19—21日在山東濟南舉辦的“2024(第三屆)中國食育發展大會”上,食育網特別邀請了北京景山學校健康教育高級教師劉瑩現場與大家分享《小學階段食育課程設計思路及效果評價》,深度剖析理想學習過程在現代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分享小學階段食育課程的設計思路及效果評價。
理想學習過程與認知發展理論
劉瑩老師首先介紹了理想學習過程的特點以及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食育課程應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來設計,特別是在具體運算階段(6至12歲),這是小學教育的關鍵時期。
理想的學習過程應該注重“真實、互動、參與”,并以學生為中心,培養他們的技能和專業能力。
不同學段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需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了符合其認知特征的課程內容。
低學段學生逐步形成的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中學段學生可能出現的不良學習習慣,如馬虎大意和作業拖延,以及高學段學生則要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實例
劉瑩老師列舉了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問答法、動手實驗、示范法以及小組討論。
在教學方法上,劉老師提倡使用問答法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講授法傳授知識,同時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她還特別強調動手實驗的重要性,認為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此外,示范法也被劉老師視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結合了看、聽、做,提高了學習的實效性。
教學方式的吸收率
劉瑩老師還分享了她對于教學方式吸收率的理解,指出參與互動和教別人的方式能顯著提高學習效果。她倡導的“四項認識”和“五個提倡”,旨在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和表現機會,以促進全面發展。
成效評估與持續改進
對于成效評估,劉瑩老師建議采用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既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關注其技能提升和態度轉變。持續改進機制同樣不可或缺,教師應根據反饋調整教學策略,確保食育課程能夠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食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孩子們終身受益的生活技能。小學階段的食育課程設計需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施全面的效果評估,并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以實現食育的長遠目標。劉瑩老師的經驗分享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旨在幫助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健康飲食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4年6月20—21日,2024(第三屆)食育發展大會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大會圍繞主題“推動食育交流 探索食育落地”,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專家學者和優秀的食育工作者,通過主題分享、現場觀摩等方式,深入探析食育未來發展。(詳見:2024(第三屆)食育發展大會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
食育網將持續發布大會嘉賓的精彩主題演講,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