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三屆)食育發展大會迎來了兩位年紀最小的與會者,她們是來自大連瓦房店市太陽谷小學馬雨晴、王佳琦,由吳桐老師帶隊。
會議期間,兩位同學在老師的陪伴下,展現出了極高的積極性,她們不僅主動與其他與會嘉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還及時對會議內容進行了詳盡的復盤和總結。以下是兩位同學關于此次會議的精彩總結,期待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
1、食育發展大會會議第一天
今天是來到濟南參加食育發展大會的第一天,不僅漲了見識,收獲也特別特別大。今天的課程在兩個層面進行了闡述,國內食育的發展動態與食育的創新研究與應用。
會議筆記
通過上午的分享,發現國際上在食育、食品安全、健康等領域都有自己的標準,重視程度都很高,每個國家在食育上都有特色,我們可以相互借鑒,共同開創美麗地球,建設食育教育。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文化特點,我們怎樣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食育?這是我們的一大命題。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深度挖掘古人智慧:“凡飲食滋味,以養為生。”將食育與養生結合,用食物養護身體,代替藥物,傳播落實中國的飲食文化。
在中國的文化中“以人為本”是核心的思想,中國人的“吃”不僅僅是“吃”,更是傳遞愛意、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一碗長壽面,一盤餃子,一餐文化家宴等,中國人通過食物去傳遞我們與身邊人的一份“情”,當食物被賦予這樣的含義時,它就不是簡單的食物了,我們認為這可以作為探索中國特色食育道路的一種思路。就像我們學校也在嘗試研發心性食育課程體系,探索孝親食育課程,以人為本養生膳食項目等。
會議筆記
通過一天的學習,我看到了國家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的提升,食育擁有自己的指南、規范與標準,國家也建立了健康中國發展活動與政策。因為國家的支持,我們的食育學科才能逐漸發揚光大,因為有祖國的依靠,我們的食育教育才能自信的走下去。
我開始思考,我們的國家為什么開始重視食育?分析目前現狀可以看出,近兩年青少年的身體狀況很不樂觀,全球有超過3.4億的青少年與兒童過于肥胖,健康指數逐漸下滑。這樣下去,會導致祖國缺少身體健康的可用人才,而食育,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2、食育發展大會會議第二天
今天是會議最后一天,我的狀態越來越好,獲得的成長與收獲也越來越大。今天上午分為校園食育和家庭食育兩個會場。
會議筆記
我在校園食育廳里聽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一室主任陳思老師的團隊創建了一個認識蘑菇的小程序。他們使用了很多小技巧,好方法,讓了解食物變得有趣。山區的人習慣采摘蘑菇食用,人們往往認為自己經驗很豐富對熟悉的蘑菇很了解,會陷入飲食誤區,甚至吃壞身體,使用這個小程序在游玩的過程中,寓教于樂,讓學習變得有趣。同時通過身邊的案例讓大家知道每年因為誤食毒蘑菇中毒或死亡的人有很多,這讓我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飲食的現狀。
通過學習全生命周期的食育方面,打開了我的視野,我學習到食育可以走出課堂,形成以家庭為紐帶的“家庭食育生態圈”,真正的讓食育回歸家庭,因為家庭是孩子情感的紐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在愛的氛圍當中,通過食育去滲透彼此之間愛的情感互動是很必要的。
家庭食育講廳里主要講了學校和家庭怎么結合在一起做食育。老師分享的一個學校,有一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案例,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制作糖葫蘆,將成品售賣給家長,這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老師的授課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識,在媽媽的備孕、哺乳期、以及嬰幼兒、學齡前、學齡期都是孩子調理自己飲食最好的時間。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的碗里放太多的飯,這樣容易使孩孩子形成盛多少,吃多少的意識。自己無法判斷是否吃飽,導致孩子長大以后沒有饑飽的概念,導致種種疾病的發生或過于肥胖。從小給孩子建立正確的的飲食規范,餐桌禮儀,尤為重要。比如孩子在吃飯前可以說“請”、“您”這一類有禮貌的詞語,也可以像我們學校在吃飯前念感恩詞。在吃飯的時候懷著感恩的心,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讓同學們珍惜糧食不浪費。
有一句令我印象特別深,即“食育是回歸生活的教育,食育是回歸教育的生活”。食育可以和日常生活緊密連接,通過勞動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生活能力,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當孩子去踐行的時候的時候,內心生發的就不僅僅是對食物的熱愛,還有對食物的珍惜與感恩。
今天下午,我們去了九陽基地食育工坊進行參訪。我們感受到到了近幾十年國家科技的發展,每種現代化加工食物的工具都非常的先進。我還看見了中國生產的第一個豆漿機,研發豆漿機的創始人們懷著一顆讓中國人喝上出自自己國家產的機器中出的豆漿的心,在20多歲辭去大學教師的工作,懷著這樣的一顆利他心,我國的第一個豆漿機就誕生了,讓我們為之驕傲。
在來學習之前老師告訴我們,像這樣凝聚全國力量來研討食育教育的機會很難得,教導我們要珍惜感恩,多去請教,要去學習這背后的用心。在參訪的過程中我們就很榮幸有機會請教了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副教授黃傲老師,黃老師為我們講解了二十四節氣、藥膳等等,告訴我們:自然的食物處理、加工和應用的選擇方法其實都是中國人生活智慧的沉淀。叮囑我們要關注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它里面充滿了大量的智慧,這一塊才是食育的目的,我們通過食育來獲得古代人的經驗,傳承,讓我們收獲很大。
兩天課程結束了,但并不代表我們的學習結束了。在這里,我們非常感謝主辦方的老師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與場所!我們要把這兩天學到的知識帶回學校,助力食育學科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