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17日,在山東威海舉辦的“2023 (第二屆)中國食育發展大會”上,食育網特別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通識教育部助理教授陳山泉與大家分享《從課程實施到學習評價,推動校園食育規范化開展》。
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獲博士學位,從教《食品安全》、《營養與健康生活》課程10年,參編國家衛生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4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5項目,并被邀請到國際,國家級及省市級會議和相關單位進行專題報告10余次。教學特色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平臺和大學官方微信號多次專題報道,參與廣東省和深圳市食育教材的編寫。
1.食育的必要性
中國人口的不良健康狀況和飲食的重大轉變中國人口的不良健康狀況和飲食的重大轉變(現偏向于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有關,這導致了肥胖和慢性病的急劇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通過個人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的介入可以比較大的改善這一現象。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食育幫助人們了解做出健康食物選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均衡飲食,來降低患肥胖癥、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某些癌癥、慢性病的風險。同時,與其他生活方式的改變相結合,讓大眾能夠過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2.食育是什么
陳山泉博士認為食育旨在幫助學習者擁有健康的飲食選擇和其他與營養相關的良好行為的一系列的學習經驗。食育并不僅限于學習食物和營養素的知識,還應涵蓋如何選擇和實施行動等內容。食育通過多個場所進行,是涉及個人、社區和政策層面的活動。我們可以通過學校、家庭、政策等層面,一起攜手共進達到最佳的效果。
•在學校,食育可以通過課程、菜單規劃和營養評估等方式實施,讓學生掌握健康生活的知識和技能。
•對于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培訓、講座、食譜設計和烹飪實踐等方式進行食育,以促進更健康、更有營養的飲食習慣。
•對于患者,可以制定個性化的營養計劃,幫助控制癥狀,促進康復。
3.學生食育
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的大量資源投入于兒童青少年的食育(兒童是指不滿18歲的人群)。在這期間他們生長發育迅速,充足的營養是其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質基礎。同時,這也是一個人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應主動學習食物營養健康知識建立為自己的健康和行為負責的信念;主動參與食物的選擇和制作。同時,家庭、學校和社會應構建健康食物環境,幫助他們提高營養素養,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促進自身營養和健康。
二、如何進行食育課程設計
陳山泉博士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通識教育部作為案例,與大家分享怎么樣來做通識類的食育課程設計?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同時整個學生群體的營養健康知識普及度不足,尤其是面對于食育這種普適性、通識性的課程還是比較缺乏,現在的課程更多地著眼于知識性、專業性,實踐性內容不足,知識得不到應用。那么針對這些情況,陳山泉博士在備課的時候做了定位跟梳理,并對創新型營養健康教學內容進行了詳細分享。
1.創新型營養健康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要清楚課程針對的是全體大學生,食育應該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教育,并沒有專業限制,因此課程設計的內容在難度與落地性上有所偏重。
2.融入前沿教學理念,將斯坦福大學《食品與健康導論》課程和哈佛大學《科學與烹飪》課程引入課堂。
3.增加大量實踐活動,增加課程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自我飲食評估表、創新菜肴(吃得美味又健康)、幫助他人(慢性病膳食)。
4.開發配套軟硬件設施,開發膳食營養分析系統,設立烹飪和菜肴改良實驗室。鏈接更多的專家資源,邀請各地專家為學生講授相關食育內容。購買全套食物模型,讓課程內容更豐富。
三、食育標準的建立
相關成就
項目:
•廣東省中小學食育教材編委;
•深圳市中小學食育教材編委,深圳市國家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委員會專家;
•參與團體標準《食育教材編寫規范》;
•主持《深圳市中小學校學生餐飲從業人員營養健康培訓課程》;
最后,陳山泉博士表示,很榮幸能夠認識各位同仁,同時,也期待能與各位同仁在未來的日子里有更多學習與交流的機會,與大家共享智慧的成果,為食育的發展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