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瀏陽市針對本市鄉鎮多,各類勞動資源豐富等特點,著眼“每鎮有勞動教育基地資源”“每校有勞動教育校本特色”“每家有勞動教育任務清單”“每生有2項以上生活本領”的總體目標,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完善機制體制,推動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四位一體協同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堅持三個健全,抓牢制度主引擎。一是健全組織體系。出臺《瀏陽市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瀏陽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強化組織領導,構建發改、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協同聯動,鎮街、村(社區)、學校一體化推進勞動教育的良好環境。二是健全保障體系。每年投入近1500萬元專項資金,保障學校勞動教育有序開展,目前建成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場所150個,通用教室、勞技教室518間,長沙市級勞動與實踐教育基地和創建基地30個;財政投資1000余萬建成全省首個公辦農村素質(勞動)教育基地,投入3000余萬元進行升級提質;56個村(社區)免費或低價為學校提供良田及旱土進行勞動實踐教育。三是健全評價體系。明確各學段勞動任務清單,建立個人勞動檔案,開展勞動技能比賽,將勞動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要指標和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對各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單列計分,納入日常督查和季度點評,并作為辦學水平和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標。
堅持三個注重,唱響勞育主旋律。一是注重師資多樣化。選聘勞動模范、非遺傳承人、能工巧匠等充實勞育師資隊伍,將勞育納入教師培訓年度計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培養“一專多能”勞技師資隊伍689人。勞動教育工作室(坊)和綜合實踐、德育、少先隊等名師工作室每月開展勞育專題研修培訓24次。二是注重課程個性化。鼓勵各校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結合瀏陽花炮、油紙傘、菊花石、夏布、蒸菜等本土資源,開發瀏陽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從產業特色和時令特點出發,完善勞技室、手工室等,建立蔬菜、果園、苗圃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推進五育深度融合。如進修學校附小夏布刺繡、達滸完小瀏陽蒸菜、永和完小菊花石雕刻、兵和小學“石畫”美術、慶儀小學西鄉鑼鼓、長益完小“百果園”、樓古中學“茶藝班”等個性化課程,均凸顯地域特色。三是注重教研校本化。針對不同區域特色,以學生經歷體驗勞動過程為基本要求,加強勞動教育序列化基礎課程和主題化綜合課程研發。每學年5月設立為勞動月,每季進行一次專題研修,每月開展一次聽評課,定期組織勞育賽課和案例評選。278所學校形成校本化勞動教育清單,36所學校研制勞動教育校本教材。如東門完小“油茶種植”、龍墈完小“田園整土”和烏龍中學“小龍人”等。高坪中學獲評省級勞動教育實驗校,其勞動教育案例獲省廳推介,金沙路小學、素質教育基地等省級勞動教育實踐課題均順利結題。
堅持三個聚焦,拓寬實踐主渠道。一是聚焦日常勞動。校內采取班團(隊)活動、興趣小組等形式,結合植樹節、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等開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將內務整理、衛生保潔、植綠護綠等納入學生日常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品質;校外引導學生利用節假日、空閑時光開展家務勞動。如道吾中學力推“道吾家宴”,每生學做十道菜;瀏陽河小學分年級編寫勞動教育實踐指導手冊,學生在力所能及的勞動中體驗快樂。二是聚焦特色耕種。按時令組織學生耕種,促進勞動與學科融合。如高坪中學租賃當地20畝優質農田,常態化在田間地頭開展勞動教育,學生全程參與,勞育接地氣;楊花中學“四區兩基地”、新屋嶺小學“小新農場”、船頭完小“悅耕園”等均各具特色。三是聚焦社會資源。結合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產教融合等工作,逐步打造“農業+”“科技+”“紅色+”“志愿+”等特色鮮明的實踐場所。指導梅田湖勞動實踐基地成功申創湖南省首批勞動教育基地,讓青少年兒童切身體味“五農”,目前已接待學生40余萬人;將秋收起義紀念館、胡耀邦故居、藝術科技館等掛牌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生進村社開展“垃圾不落地”“敬愛老人”等公益勞動,如長興湖小學定期與社區聯合開展清潔小衛士、小河長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