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共同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伴隨著亞洲城市地區快速擴張,到2030年,該區域將有近55%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區,對城市糧食安全與營養造成巨大壓力。
這份題為《202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的報告指出,城市化迅速發展的影響已初現端倪。
亞太區域在政策制定和城市規劃上面臨全新挑戰:一方面低收入地區增加,另一方面糧食價格不斷上升。因此,制定城市糧食議程需考慮基礎設施、交通、清潔水源和廢棄物管理等各方面內容。
本次報告關注城市地區面臨的挑戰和決定營養不足、超重和肥胖癥等不健康膳食的各方面因素。報告研究了多種城市環境和干預活動,總結多方經驗,盤點了在各層級積極創新,促進建設可持續城市的機遇。消除饑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世衛大會2030年糧食安全與營養目標能否完成,越來越多地取決于城市糧食安全與營養水平。
亞太區域糧食安全局勢正在退步
本次發布的是亞太區域第5份《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過去幾年發布的報告指出,消除饑餓和各種形式營養不良的工作缺乏進展并陷入倒退,距可持續發展目標漸行漸遠。
退步的趨勢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前就已顯現。到了2022年,雖然新冠病毒的破壞性影響在亞太區域多數地方都已減弱,但是因為世界兩大產糧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糧食、飼料、燃料、肥料和資金(5F)短缺危機接踵而來。過去一年中,各種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家庭和生計遭到重創,億萬民眾陷入饑餓與貧困。
2022年3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歷經新冠疫情兩年來的穩步增長以后,達到指數創立以來最高水平。此后雖有下降,但較之2020年依然高出28%。農資價格高企,氣候與天氣條件堪憂,烏克蘭戰火持續造成市場不穩定因素增加,導致糧食價格緊張。去年11月糧農組織發表的《糧食展望》顯示,糧食進口價格創下19.4萬億美元的新紀錄。毫無疑問,在各種負面因素的作用下,人口占全球比例最高的亞太區域面臨著與日俱增的饑餓與貧困問題。
亟需采取緊急行動,應對發育遲緩、超重和肥胖癥
報告數據顯示,情況不容樂觀,亟需果斷采取行動。2021年,亞太區域共有3.96億人食物不足,10.5億人處于重度或中度糧食不安全狀況。5歲以下兒童中,近75%發育遲緩,占全球總數的一半。一方面,10%的兒童消瘦;另一方面,膳食質量低下造成兒童超重和肥胖問題普遍增加。
在亞太區域各國,5歲以上兒童和成年人的肥胖問題持續上升。太平洋島國更是全球超重和肥胖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肥胖癥既是許多非傳染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又會造成生產力降低,縮短預期壽命,增加殘疾率,加重醫療負擔,對國民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以現狀來看,亞太地區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實現世衛大會關于成年人肥胖人數不再增加的目標。
更令人擔憂的是,亞太區域健康膳食成本昂貴,難以普及。在本區域多數國家,近20億居民(19億人,占本區域總人口44.5%)無力負擔健康膳食。報告指出,疫情和通貨膨脹現象導致健康膳食平均成本上升至每天近4美元(每人每天3.98美元)。
共同呼吁 即刻行動
一年以來,5F供給危機不斷加劇,撰寫報告的四家聯合國機構攜手在區域和國家層面協調提供技術援助,開展行動。我們呼吁國家代表和主管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應對危機對經濟、家庭和個人產生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尤其關注婦女和兒童的需求。
與此同時,四家機構的負責人也在報告中指出,我們仍可以轉危為機,在2021年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改變現狀。各機構不斷加大在亞太區域成員國的工作力度,通過轉型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且更可持續的糧食體系,不讓任何人掉隊。盡管如此,政府、公民社會、私營部門、供資和發展機構需要繼續發揮領導力,打造伙伴關系,推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變革,在未來幾年中通過這一旗艦報告的數據證實所取得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