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4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新時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堅持預防為主,創新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科普宣傳、健康教育是疾病預防控制的“社會疫苗”,是促進廣大人民群眾不得病、少得病的關鍵手段之一。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們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談談如何做好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
學校是健康科普的重要陣地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的健康是國民發展的基礎,因此,需要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價值觀,使其擁有健康的能力。學校教育作為科普、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可以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計劃,使在校學生得到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識。
建議將小學“體育教育”改為“健康教育”。“體育教育”是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而“健康教育”的途徑范圍不僅包括體育課,還要通過教育手段向中小學生普及衛生科學知識,培養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例如,每天應該多長時間睡眠,電子產品使用多長時間,健康的飲食習慣的培養,體育課的強度是多少,如何進行急救等。因此,兩者應當屬于包含關系。“體育教育”命名窄化了“健康教育”的意義,導致學校開展的課程無法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指導要求。
編寫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將體育與健康科普、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該課程除了涉及上述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的內容,同時還要包含飲食和休息、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意志、道德品質發展,并建立生命安全基礎課程。此外,做好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豐富教學手段與內容。
重視健康教育與科普,將其納入升學考試考核范圍。學生對健康教育所持有的態度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基礎,只有學生正確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會試著接受健康知識,增加對健康教育課的興趣和熱情。
完善健康教育評價體系,真正發揮課程價值。健康教育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發掘和發展學生的各方面潛能,了解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發展自我。注意根據實際情況評價和引導,重點考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際成果,評價標準需多維性、多元化。此外,建議學校將健康教育親子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評價范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
政府加大投入多部門形成合力
公眾需要真實、及時、可靠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知識和技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表現尤為突出。但實際上,既有科學知識的普及,也有虛假信息的傳播、商業宣傳等,給公眾帶來困擾、甚至是恐懼。目前我國的科普工作面臨著國家投入不足、學科建設不夠等問題。因此,應多措并舉,多部門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強公眾的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國民的健康素養。
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科普宣傳投入力度,建立相關標準、管理評估方法等。
建立科普教育體系,從幼兒園、小學就要開始正規的科普教育,當前應著重加強中小學科普教育課,鼓勵青少年從小愛科學、科普。學校可聘請課外科普專家。
同時,應大力鼓勵培養科普專業人才。希望我們的科學家、專業人員成為公眾的“科普老師”。行業協會、學會發揮作用,建立科普工作者的評估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科學家、專業人員等,每年要有“定量”的科普任務,如在一年里,將一定的時間用于科普工作,撰寫科普的書籍、專著等。鼓勵專業雜志,包括科普知識雜志或APP等,積極參與健康科普,擴大專業知識傳播渠道。
相關部門應嚴格把關發布科普信息的渠道,并做好網絡監督,嚴厲打擊虛假科普、謠言科普,杜絕帶有商業行為的不良“科普”。把正確的疾病預防和保健知識傳播給大眾,對于提升國民健康素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丁潔: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健康中國的偉大征程中,有一支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也是需要加強的,這就是科普隊伍。
說到科普,通過自己的醫療實踐和我嘗試過的科普,真切認識到科普絕不只是語言通俗化這么簡單。首先做科普是需要真正的專業人士,科普不只是把話說得通俗一點,而是把深奧的科學道理、高深正確的醫學觀點和知識,用雅俗共賞的語言和形式呈現出來。實際上對進行科普的專家有更高的要求,以往與專業人士打交道,用專業術語就可以簡單有效地進行溝通,但是科普要把高深的知識讓不懂專業的人聽懂、掌握住,是需要下另一番功夫的。科普專家不僅要具備這個能力,更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無論是從事醫學科學或其他科學,最終還是希望能夠讓人類獲益,讓整個社會獲益。因此,絕對不能“擱置于閣樓”上,只有幾個人能懂,肯定是希望讓大家有相關的理念和知識。要端正態度,積極地參與這樣的活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這項工作做好。
另外,科普以什么樣的語言,什么樣的形式展現,也是至關重要的。白紙黑字感覺不太容易親近,因此要通過多種形式,使想要講的知識深入人心。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希望政府或者相關部門能夠真正重視科普,搭建更好的平臺,給予相關支持。這樣才能保證科普既有質也有量。做科普僅憑熱情,不能持久,難以不斷提高、不斷深化,難以成為規范持久的科學普及行為。
舉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的專業是做兒童腎臟病,其實老百姓對腎臟到底是做什么的,不是真正的了解。如果我們按照專業課去講腎臟的功能,大家可能不會去關注,覺得與自己無關。那么真正想傳遞的理念和知識,就沒有人去接受。如果我們換一個題目,“腎臟是做什么的”,然后形象地解釋腎臟像一個排污工廠,同時還可以去制造一些東西。用這樣的比喻和方式來傳遞相關的腎臟知識,最終讓大家知道腎臟很重要,了解保護腎臟的相關知識,從而達到傳遞科學知識的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
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納入課程體系
青少年是朝氣蓬勃的社會群體,公民健康素養的提高與之密切相關,但目前的狀況令人堪憂。影響青少年健康素養的因素眾多,有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及大眾媒體等。其中,學校是青少年獲得健康信息的重要來源,健康素養和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息息相關,而媒體是現代社會影響行為方式的重要渠道。
為培養青少年健康行為習慣,提高青少年的整體健康素養水平,建議針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每個階段,都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納入相應的課程體系,普及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進而推動青少年健康素養的快速提升。
把中醫行之有效的傳統養生運動項目納入到學校體育教學和課間活動中,將健康科普落實到行動中。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傳統養生運動,適于各年齡段習練,難度不大,易于開展且能延續到社會。在學校進行大眾化的推廣是最為高效。
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發揮媒體傳播中醫健康養生知識的作用。中醫學倡導的“飲食多樣,定時適量”“適當運動,形神合一”“順應季節,規律起居”“按時作息,堅持午睡”“心態平和,精神內守”“改善性格,怡情養性”等健康行為方式,可以借助媒體進行多形式廣泛宣傳,除了傳統方法,還可以通過小視頻、短游戲或動漫節目等形式,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動員全社會各組織、社團和媒體都積極參與到健康科普中來,積極倡導,共同營造科學、健康的文化氛圍。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關于健康養生知識的監管,防范、打擊錯誤、虛假的養生知識對民眾的誤導和傳播。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福州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林紹彬:
健康科普是疫情中的指明燈
在疫情期間加強健康科普教育,不僅是對醫務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的再學習再提高,也是對全民疫情防控知識有效普及的最佳時間節點,達到最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即學即用,立竿見影,感觸頗深。首先,健康科普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重大傳染病防治防控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科普可以引導全社會自覺做好預防措施,可以引導公眾了解并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提高公眾應對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其次,疫情期間的健康科普明顯提高了公眾對重大傳染病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增加公眾個人防護的自覺性。健康教育若能常態化堅持下去,對健康中國建設和全民健康素質提高將起到很大作用,對預防為主的總方針起到重要引導作用。不少公眾在疫情前對個人衛生和飲食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健康科普,無論是個人層面還是社會層面,普遍提高了對個人居住環境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等的重視程度。
另外,政府強化健康教育能增強公眾的自信心,提高對慢性病和重大傳染病的自我保護能力??v觀各地疫情防控結果來看,哪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宣教做的好,該地方的疫情防控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就不好。
最后,健康科普要加強新媒體的傳播,更要加強健康科普新媒體傳播中的監管?;ヂ摼W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假信息和謠言,個別平臺的健康宣教存在不正確的認識,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要加強引導和監管,對虛假信息和造謠者要嚴厲打擊,對破壞社會安定穩定的言論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瑋:
提升學生公共衛生素養
學校要積極開展公共衛生健康教育,通過開設常見傳染病的防治、食品衛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組織公共衛生知識競賽等形式,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公共衛生素養。可以通過制定周密詳細的公共衛生危機事件應急預案標準化程序和舉辦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典型事跡的專題講座,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預防措施,及早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學校應采取形式多樣的舉措扎實推進學生公共衛生責任教育,如在值周管理中,切實發揮學生會、值周班在學校公共衛生工作中的管理功能,指導學生認真做好晨檢登記、缺勤登記、病因追查登記,擔負起學校公共衛生監測預警的職責。在班級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生時,引導學生擔負職責,協助班主任按照程序及時報告學校和當地疾控機構,在突發性事件的處理中強化公共衛生責任意識。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除了學校這一陣地外,家庭,社會也不容忽視。以召開家委會、家長會和網絡云溝通的方式,向家長宣傳公共衛生防疫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滲透公共衛生相關常識和預防措施,凝聚培育學生公共衛生素養的家校合力。以學校之前發生的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和當時當地可能會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為切入口,邀請有經驗的醫療衛生系統專業人士到校開展現場培訓,通過有序組織學生進行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課堂實踐,讓學生在醫衛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掌握簡單自救、協同互助、常見衛生情況的處置辦法。
除此之外,通暢的信息發布和專業的心理支持,也有助于學校涵養學生的公共衛生素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敖虎山:
創新形式讓生命健康教育更有實效
生命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現代青少年往往順境多,逆境少,承受力較為薄弱,在困難面前容易有挫敗感。要在教育體系中加入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是打擊教育,要避免挫折教育常見的誤區,以科學有效的挫折教育,讓青少年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能堅強面對,積極想辦法應對,催生他們的信心,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不僅是理論教學,更多的是實踐體驗,鍛煉青少年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校教育適時引入情緒管理疏導,幫助青少年疏導負面心理。加強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家庭是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第一課堂,學校是第二課堂。不吸煙、不喝酒、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堅持鍛煉身體、學習日常急救技術、了解常見疾病的發病及治療,讓這些健康教育進課堂,不僅讓青少年從小具有健康意識,掌握基本的健康管理方法,也帶動家庭健康意識的提高。
創新形式,讓生命健康教育更有實效。生命健康教育不僅有課堂講解,更多的應該是實踐體驗,讓青少年在實際場景中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效果??梢酝ㄟ^展示、體驗、沙龍、討論、游戲、參加公益活動等來提高教育效果。同時把生命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在各種話題中融入珍愛生命健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