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與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除了讓孩子能夠學會科學、健康飲食,更包含了讓孩子了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知禮守敬等中華優秀品格的內容。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各地學校是如何根據地方傳統文化開展食育實踐活動的吧——
北京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
北京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所處的上莊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京西稻就是海淀區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
圖片來源:首都教育
學校設計并開展了以“2035年如何還能見到京西稻”為核心問題的綜合課。孩子們自主成立了“稻史館”“智慧農場”“稻香酒店”“美食家”四個項目小組,化身京西稻“歷史館講解員”“種植者”“保護者”“美食家”“酒店經理”“商店店長”:
“稻史館”的“講解員”們制作了時間軸講解圖,并撰寫了精彩的講解詞。
“智慧農場”的孩子們討論智能大棚、播種機、收割機、蟲害檢測人的設計圖,選擇相應的材料進行模型的制作。
“稻香酒店”的孩子們從裝修設計到銷售運營一一嘗試,還與美術工坊的同學合作繪制了一張十米長卷,將京西稻的一生和孩子的成長過程相對應,充分展現審美創造能力。
“美食家”們則以“稻米去哪兒了?”為題進行了美食產品開發建議書編制、家中自制美食、集體制作醪糟等一系列任務。
云南昆明市西山區棕樹營小學
圖片來源:昆明市西山區棕樹營小學
過橋米線作為一張名片,不僅代表著云南的飲食習慣,更反映著云嶺大地的歷史、文化和人民認同。
近日,在烹飪老師的帶領下,昆明市西山區棕樹營小學的孩子們在學校“食育工坊”——“膳學堂”親手制作地道的云南過橋米線,在美食的來源、制作、營養價值中,對“有勞動才有收獲”有了更深的體會。
從相傳已久的“送考故事”,到過橋米線的發源地蒙自,再到過橋米線的高湯制作、配料比例,孩子們在津津有味的聽講中,對云南的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對不同食材在膳食中發揮的效用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一頓簡單的烹飪,幫助孩子培養了處理事件的條理邏輯,鍛煉了他們應對突發狀況的解決能力,更在勞動中讓孩子們學習到了珍惜食物的意義,以及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真諦。
圖片來源:昆明市西山區棕樹營小學
據悉,棕樹營小學將“食育”引入校園,開發創新特色課程,打造“棕小膳學堂”的12道云南美食烹飪課程體系,致力于在六年的教育教學中,讓每個孩子都能掌握至少1-2道美食烹飪方法,讓勞動為幸福人生奠基。
浙江 臺州市路北小學
圖片來源:臺州市路北小學
為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11月初,臺州市路北小學開展了“嘗遍臺州美食 做地地道道臺州人”特色食育系列實踐活動。
整個活動圍繞“識美食、講美食背后的故事、做美食、嘗美食、畫美食、寫美食、育美食”展開。
一、二年級請學校食育少年宣講團成員到班級宣講;
三年級學生開展了解路橋義百碗美食,義百碗美食作畫活動;
五、六年級學生,則評選出了“路橋義百碗 北小義十碗”;
學校還在教師餐廳舉行“路橋義百碗 北小義十碗”菜肴品嘗活動,盛情邀請教齡30年以上的教師及在此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師生參加品嘗活動。
這一系列的活動,將路橋的飲食文化及文化背后的路橋精神根植于孩子們的心中,進一步推動路橋飲食文化的傳承。
來源:食育網綜合整理自首都教育、文明昆明、臺州市路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