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陽市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決策部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施“五大行動”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為“雙減”賦能。
實施“協同育苗”行動 凝聚育人合力
行政推動。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推進、教育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工作機制。
學校行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因地制宜、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學習實際,開發如中江小南街小學的《紅薯變形記》、廣漢金魚二小《種植·生長·成長》、北師大什邡附中《川菜制作》等特色課程,全市中小學校100%實行公共區域班級勞動責任制,建設了校內勞動實踐場地。
社會聯動。充分引導高新企業、科研院所、農工業基地等履行社會責任,為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提供新形態、新方式。開展走進企業、走進科技等活動,目前各類企事業單位與學校結對共39個,聯合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實施“課程提質”行動 夯實育人基礎
國家課程標準化。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教育1至9年級每周均不少于1課時。普通高中階段嚴格執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職學校以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
校本課程精品化。遴選“勞動教育精品課程、典型案例”200余個,依托德陽市教育公共資源服務平臺,建設線上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資源體系,實現勞動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
地方課程特色化。根據德陽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條件,制定《德陽市幼小初高勞動教育清單(試行)》,全方位融入旌陽潮扇、羅江豆雞、廣漢纏絲兔、什邡板鴨、綿竹年畫、中江掛面等非遺內容,打造德陽特色校本課程。
實施“師資提能”行動 保障育人效果
配齊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有條件的學校配備至少1名專職教師,部分學校通過聘請勞動模范、職業學校教師、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擔任兼職教師,目前全市專(兼)職教師共2548人。
強化教育研究與指導。配備勞動教育專職教研員2人,成立德陽市中小學校勞動教育中心教研組共58人,每年開展1次勞動教育課觀摩、勞動教育優質課評選,常態化開展專題教研、區域教研、網絡教研、教學視導,提高勞動教育整體實施水平。
加強勞動教育教師培養。近兩年舉辦全市勞動教育骨干教師專題培訓、行政干部培訓等培訓項目,通過集中培訓、網絡研訓、校本研修、跟崗學習等多種方式,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培訓,累計培訓勞動教育教師2200余人次。
實施“活動提效”行動 豐富育人載體
深化家庭勞動實踐。制定家庭勞動教育清單,組織開展“我是家務小能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系列家庭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定期舉辦家庭勞動教育技能考核,引導家長增強責任意識,指導家長將勞動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要求學生家庭勞動每周不少于2小時,家務勞動情況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深化校園勞動實踐。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組織開展以校園清潔、綠化養護、后勤服務、圖書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校園勞動實踐,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豐收節等重要節假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把每年5月設立為全市中小學校勞動教育宣傳月,“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后設為全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
深化社會勞動實踐。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服務型勞動。德陽市教育局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德陽市分公司共建,綿竹市教育局與年畫村、劍南春酒廠共建,廣漢市教育局與雨菡家庭農場、廣漢市國家現代化產業園共建,旌陽區部分學校與原野牧場、東升生態農場、愛達樂食品廠等共建學生校外勞動教育實踐陣地。
實施“陣地提檔”行動 拓展育人場所
發揮示范學校引領作用。制定《德陽市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實驗校評選標準》,聚焦組織管理、課程體系、勞動教育實踐、學生勞動評價、實際育人成效等5個方面確定26個二級指標,通過“以評促建、評建結合”的方式,按照成熟一批、授牌一批的原則,擬在“十四五”期間共建設100所市級勞動教育示范校。
加強校內勞動場所打造。鼓勵各校大力挖掘存量空間,逐步建好配齊中小學勞動實踐教室,積極打造種植園、養殖園、廚藝室等勞動實踐場所,目前我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均配備有校內勞動實踐場所,且基本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勞動教育場所布局。
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各區(市、縣)結合地方區域功能規劃,利用農業、婦聯、共青團等部門資源,整合閑置校舍,共建共享“市、區、校”三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目前,各區(市、縣)建成各級各類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8個,各級各類學校建立校外勞動實踐場地120余個,基本實現“縣縣有基地”的勞動教育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