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建平實驗小學始終將“食育”與學校“愛、律、禮、勤、潔”五字德育目標有效結合,制定了基于“五字”德育目標體系下的“食育”工作目標。
愛:愛糧節糧,愛惜餐具;
律:遵守午餐紀律,服從午餐督察員指導;
禮:尊重學生午餐督查員、食堂工作人員的勞動,感謝他們的服務,能主動為他人提供服務;
勤:學習并掌握一定的營養膳食和食品衛生安全知識,初步了解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潔:養成飲食衛生習慣,注重個人衛生。
學校圍繞這些“?。ㄗ⒅丶毠潱?、近(貼近生活)、實(效果扎實)”的目標體系,編輯了《建平實驗小學午餐管理指導綱要》紙質版和視頻版的德育校本教材,并通過各類常規管理、專題教育、主題活動等形式加大宣教力度,形成了學校特色。
一、體驗辛勞,懂得“愛”
學校每個班級有學生午餐督察員,跟蹤觀察為班級服務的食堂工人。
食堂廚師說:每天早上4:30開始工作,洗800多斤菜,挑150多斤的飯框上樓。每天最不開心的是挑上樓和挑下樓的飯筐都很重,看到飯盒里的剩菜剩飯很心痛,最開心的是挑上樓的飯筐很重,挑下樓的飯筐很輕,說明我們燒的飯菜同學們吃得好。
這些話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同學,讓他們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光盤”不僅是愛糧節糧的表現,更是對午餐服務人員的尊重。
二、自主管理,強化“律”
學校對每個班級的午餐督察員進行自主管理培訓,讓他們從餐具擺放、督查學生午餐紀律、為學生打湯、開展午餐光盤自評等方面做起,提升班級午餐管理實效。
學生處設計了午餐光盤自查表,要求午餐督察員對各班的光盤進行自查,并填寫好自查表,放進班級飯框內,由食堂師傅帶回食堂。學生處不定期進食堂抽檢每個班級的午餐餐盒,并將“光盤”照片連同班級自查表的照片拍下進行展示,強化了每個學生的午餐紀律和光盤自律意識。
三、行規評價,引導“禮”
學校依托校內“雙周德育重點”和“每月校外行為規范評級表”,將“餐桌禮儀”教育落實到每個學生午餐時的舉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讓學生明白餐桌文明就是就餐時一個個小細節。
學校通過重點推進布置,陪餐行政和學生處、衛生室聯合巡視依據重點進行評價,將評價納入班級評比中。
學校還依托《建平實驗小學校外行規評價表》,將校外餐桌文明禮儀評價指標滲透其中,同時拍攝“家庭餐桌禮儀視頻”,如,公筷公勺、不獨占愛吃的菜、餐前幫助家長擺放碗筷、外出就餐時不飛快轉動餐盤、對服務員的服務輕聲說謝謝等內容滲透其中,讓家長在讀標、對標、督促和評價的過程中,將餐桌禮儀教育落實到家庭中,與學校教育保持同步。
四、學習知識,注重“勤”
學校通過探究課、健康教育周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食品安全知識、膳食知識普及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勤”學午餐營養知識,了解科學膳食、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對“食育”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在知識上、意識上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
同時,學校編輯了《中華傳統節日與文化》校本教材,匯編了我國傳統佳節的傳說故事、傳統習俗以及節日食俗,融中華傳統經典詩文與傳統文化、傳統美食于一體,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
通過班會課、午會課老師的教學以及閱讀課上學生的自學,讓每個學生了解中華悠久的“食”文化,為“舌尖上的中華文化”而自豪。
五、思辨踐行,養成“潔”
學校圍繞“食育”主題,依托每月校會課的行規大討論活動,開展了“舌尖上的美德”、“舌尖上的素養”等專題教育活動。以“凈”為主,抓手、臉、桌凈(衛生),抓餐盒凈(光盤)為主題的行規大討論活動,學生處設計討論任務單,通過組織學生對日常午餐照片情境解讀,行為辨析,指導如何做到“靜”和“凈”。
這種每月一次的行規大討論,聚焦學生午餐行為規范現狀,通過思考問題成因、尋找解決策略、提出改進方法等形式,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幫助學生養成了“潔”的習慣。
六、與時俱進,懂“hui”吃
學校依托“hui吃”系列活動,以“知識普及”、“規則導讀”、“情景模擬”的形式,制定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在家長指導下,在做做思考題、解讀新規則、辨析情景題中,塑健康行為,提健康意識。
“慧吃”,了解營養膳食知識,懂得科學膳食;
“惠吃”,經濟地吃,懂得“八分飽”最健康,懂得愛糧節糧;
“諱吃”,了解食品安全,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會吃”,了解公勺公筷的意義,了解餐桌上尊老愛幼的美德;
“匯吃”,依托家長學校,通過學校提供的各類學習資料,了解校內校外、家里家外不同環境怎么吃才健康文明。
學校基于“愛、律、禮、勤、潔”五字德育目標,探索了五字德育目標體系下“食育”的目標與途徑,通過與食堂后廚聯動、培養學生自主管理、引導家校共育等形式,讓食育工作有的放矢,有法(方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