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食品辟謠論壇暨中國食品謠言智能預警處理平臺上線儀式于7月6日在京舉辦。對于食品網絡謠言治理對策,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在會上表示,要對網絡食品謠言傳播的原因、路徑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加強食育推廣,幫助消費者提升對食品謠言的判別能力。
張永建表示,食品謠言傳播影響比較大的群體,有兩個特征。“一是年齡特征,我們叫50后、60后,二是學歷,具有初中和高中學歷的人群。”
“為什么50后、60后群體對食品謠言傳播得更廣泛一些,我想有三個原因。”張永建認為,首先是健康需求。50后、60后對健康的需求更高,這意味著科普工作要精準傳達到這些群體中。二是這些群體之前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報紙、電視、雜志,現在接觸到互聯網,會用微信、微博,獲得的信息量更大了,但恰恰網絡上的很多食品信息是不準確的,甚至有很多謠言,讓他們接收到了錯誤信息。三是對食品專業知識了解不充分。
“如今,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不但重視,而且敏感。只有對謠言傳播的原因充分分析,才能設計出更科學、更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張永建說。
對于網絡食品謠言治理對策,張永建有三點建議。一是嚴懲制謠傳謠者?,F在對造謠事件,依法懲治的少,逍遙法外的多,使得造謠者“違法成本”太低。要靠健全的法制來規范和震懾,對觸犯法律的故意造謠者要繩之以法、嚴懲不貸。二是政府監管部門要主動發聲。公眾要從監管部門那里獲得權威信息,從而杜絕謠言的傳播,這方面監管部門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是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目前整體的公民科學素養還不高,對食品謠言缺乏基本的判斷能力。比如“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如果真要用塑料做,其成本是很高的,得不償失。
張永建說,當消費者無法辨別網絡傳言的真假時,不要急于判斷,“讓子彈飛一會兒,多聽聽監管部門、科學工作者等各方聲音,這樣也會減少食品謠言的傳播。”
日期: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