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兒童食品分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在青島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在會上表示,兒童食品分會作為學會成立最早的分支機構之一,以推進兒童食品的開發研究、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為服務宗旨。近年來,分會專注于兒童營養健康、食物與慢病關系等基礎研究工作和科普教育工作,得到了上級學會的支持和社會的認可。
來自國內兒童食品與營養相關研究機構的8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國兒童營養健康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并分享了在兒童健康管理和“食育”教育等方面的有益經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婦幼營養室副主任楊振宇認為,兒童早期營養非常重要,生命早期是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的高危期。兒童營養不僅影響兒童近期的體格生長、智力發育和疾病的抵抗力,同時與成年期的生產力和慢性病等息息相關,是其一生健康和成功的基石。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為11.8% ,整體上已提前實現2020年我國兒童發展綱要目標(<12%)。但貧困農村兒童貧血率仍為16.0%,兒童營養狀況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貧困農村兒童生長遲緩和貧血依然嚴重,不論城鄉,兒童超重肥胖問題都日趨明顯。
楊振宇表示,中國嬰兒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率較低,同2020年達到50%的目標差距較大。中國嬰幼兒輔食添加的種類和頻次城鄉差異明顯。母乳喂養和輔食干預依然是嬰幼兒營養干預的重點。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張召鋒表示,我國學齡前兒童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是:營養不良依然存在,鈣、鐵、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還占有一定比例,特別是在貧困農村地區更為突出。超重、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血壓偏高不容忽視,視力不良形勢嚴峻,齲齒檢出率高居不下,骨骼健康等其他健康問題開始浮現。張召鋒提出,膳食是改善學齡兒童健康狀況的關鍵因素。
兒童肥胖問題已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楊炯賢表示,兒童期肥胖容易伴隨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同時也是成人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潛在危險因素。醫學營養治療主要通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而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中國健康營養調查的數據顯示,從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間,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從13.4%增加至26.4%,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從8.6%增長至37.4%,顯著高于超重/肥胖的增長速度。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生物學實驗室研究員金鋒提出,食物可以改變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經腸腦軸控制人類的心理和行為。今后研究需要更多的跨學科和跨科學思維,通過飲食方式解決身心疾病問題??梢灶A期,隨著微生物發酵技術和工藝的介入,營養心理學、營養精神病學的應用在今后的食品科學方面對健康將有不可替代的貢獻。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臨床營養科代玉潔認為,食育是加強人們對食物營養、食品安全的認識。食育核心內容是提高對飲食的關心;建立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努力預防與飲食有關的慢性疾??;提高飲食的安全性;繼承傳統的飲食文化。食育的目的是健康習慣的養成。在我國,“食育”教育仍為空白,相對于大眾掌握正確營養知識的欠缺來說,開展“食育”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