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美联储总部大楼的灯光还亮着。一份被严密保管了22天的会议纪要,此刻正像一颗炸弹,在华尔街炸开。里面藏着一句让所有交易员后背发凉的话:“多数人认为,通胀这把火,比失业更可怕。 ”
更惊人的是,两名手握实权的美联储高官,监管副主席鲍曼和理事沃勒,直接掀了桌子。 他们拍板反对主席鲍威尔的决议,硬要立刻降息。这是自1993年以来,美联储决策层首次出现“双反对票”。
而就在纪要公布前几小时,白宫的电话响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咆哮,要求拜登任命的美联储女理事库克“立刻辞职”,理由是十年前的房贷材料“涉嫌欺诈”。私下里,他说的更狠:不主动走,就强行解雇!美元应声下跌,黄金蹿上新高。 一场由通胀、就业、政治缠斗搅起的风暴,正式登陆。
美联储的7月会议,开得火药味十足。9票对2票,这是最终定格的表决结果。利率继续钉死在4.25%-4.5%,纹丝不动。但投下反对票的鲍曼和沃勒,理由很直接:再不降息,就业市场要崩!
这两人不是普通委员。鲍曼管着全美银行监管,沃勒则是核心经济智囊。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被视为2026年鲍威尔任期结束后,接掌美联储的热门人选。更微妙的是,两人都是特朗普当年亲手提名的。会上吵得最凶的,是一道无解题:通胀和就业,到底先救谁?大多数委员的焦虑很明确通胀风险压过了就业。
最新数据确实吓人:7月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飙出三年最大涨幅,企业明着把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另一边,就业裂缝已经藏不住了。就在会后一周,劳工部突然把前三个月的新增就业数据,一口气砍掉25.8万人。失业率悄悄爬到了4.2%,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鲍曼和沃勒的警告很尖锐:现在就业数据看着还行,纯粹是因为移民少了,劳动力总量在缩水,根本不是需求旺盛。
真正把会议桌点燃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4月起,美国对进口钢铝、电动车、芯片加征的关税最高冲到100%,企业叫苦连天。
可这批关税,到底会烧多久?会上吵成了两派。一派咬定:“就是一次性的! 企业换换供应商、搞搞自动化,价格蹦跶几个月就消停了。 ”但另一派直接拍桌子:“天真! 供应链一断,价格根本摁不住。 更可怕的是。老百姓要是觉得物价会一直涨,那就真刹不住了! ”
现实比争吵更残酷。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刚交出一份惨淡财报:营收暴跌12%。公司咬牙承认:关税成本太重,明年利润还得再砍一截。瑞士护眼品牌爱尔康更惨,近半收入靠美国市场,现在直接砍掉全年销售预期。股价一夜崩掉9%,连滚带爬。更麻烦的是,没人算得清关税这颗雷的引爆时间。
传导需要时间,可能几个月,甚至明年才炸透。 ”会议纪要里这句话,让所有人心头一沉。企业现在硬扛着成本不涨价,无非是需求太弱不敢动。可库存总有用完的一天。当美联储还在会议室里争论时,华尔街已经用脚投票。
科技股成了屠宰场。纳指连跌四天,标普500抹掉三个月涨幅。英特尔暴跌7%,特斯拉、苹果、亚马逊集体中刀,血槽见底。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建筑材料商James Hardie身上。
这家澳大利亚公司深耕美国市场五十年,股价单日蒸发34%,创下1973年以来最大崩盘。暴跌的理由很直白:北美房地产需求塌方,建材卖不动了。零售商塔吉特的财报,撕开了消费疲软的真相。二季度净利润暴跌21%,顾客进店次数越来越少。
华尔街用暴跌10%的股价告诉管理层:换CEO也没用!焦虑的资金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黄金蹿上新高,国债被疯抢,恐慌指数VIX单日飙升10%。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鲍威尔讲话的前夜。风暴眼中,一场突袭搅乱了美联储。
8月20日清早,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局长普尔特突然在社交平台发难,指控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在2021年申请两笔房贷时“提交欺诈信息”。材料显示,她在密歇根州和亚特兰大几乎同时购入两套房,都申报成“主要住所”。特朗普立刻跟上,全网喊话:“库克,立刻辞职! ”私下放话更狠:不主动走,就启动“有因解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这里登台演讲。去年,他用这场讲话摁住了降息预期;今年,他手里攥着一把更烫的牌。华尔街已经疯狂押注。利率期货显示,交易员赌9月降息的概率飙到85%。但大摩连夜泼了盆冷水:“别做梦了! 鲍威尔这次的任务,就是打破‘降息必然论’。 ”他们预判:鲍威尔可能留一道25基点降息的小门,但50基点? 想都别想。
而库克事件仍在发酵。房贷争议的司法调查已启动,她的去留,直接牵动美联储的独立性神经。一边是通胀烈焰,一边是就业裂缝,中间还夹着白宫的刀光剑影。鲍威尔走向讲台时,他脚下的不仅是讲台,更是一根高空钢丝。
杠杆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神器,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