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市國民營養計劃(2019-2030年)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上海市統計局
上海市體育局 上海市醫療保障局
2019年11月27日
一、明確主要目標
到2020年,本市營養工作體系逐步健全,基層營養工作得到加強,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日益豐富,營養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居民營養健康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并實現以下目標:
——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控制在3.6%左右;孕婦貧血率下降至15%以下。
——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60%以上;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0.4%左右。
——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減緩。
——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提高。
——中小學生含糖飲料經常飲用率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10%。
到2030年,本市營養工作體系更加完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互聯網營養健康”的智能化應用普遍推廣,營養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并實現以下目標:
——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保持發達國家水平,孕婦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
——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保持發達國家水平;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66%以上。
——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進一步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2020年的基礎上繼續提高10%。
——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倡導5克以下,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中小學生含糖飲料經常飲用率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20%。
二、完善實施策略
(一)完善營養支持性政策
推動本市營養地方政策體系完善,制定完善臨床營養管理、營養監測管理、營養食品監管等規章制度和營養健康相關公共政策。研究建立本市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加強營養健康法規、政策、標準等的技術咨詢和指導。(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委、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負責)
(二)加強營養能力建設
研究完善營養監測與評估的技術與方法,研究制定營養相關疾病的防控技術及策略。開展營養與健康、營養與社會發展的經濟學研究。建立本市營養健康創新合作平臺,加強營養與健康科研機構建設,加快市級以上營養專項重點實驗室和營養信息化項目建設。持續支持營養相關學科建設,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學科優勢,提高營養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開展營養師、營養配餐員等人才培養工作,推動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場所配備或聘請營養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營養教育培訓和普及。(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負責)
(三)強化營養和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
持續開展具有本市代表性的人群膳食營養、化學污染物暴露及健康狀況監測。持續更新、完善本地食物成分數據庫。鼓勵國家參比實驗室建設,強化質量控制。強化碘營養監測與碘缺乏危害防治。制定差異化碘干預措施,實施精準補碘。定期開展本市代表人群營養知識和健康素養監測。(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農業農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負責)
(四)發展營養健康產業
推動傳統食用農產品向優質食用農產品轉型,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營養水平。到2030年,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等“三品一標”產品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至80%以上。研究與建設農產品營養品質供應標準及食物營養供需平衡決策支持系統。規范指導滿足不同需求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鼓勵綠色健康食品生產,積極發展綠色全谷物、有機食品等健康產品,構建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加強對傳統烹飪方式的營養化改造,研發健康烹飪模式。鼓勵創建食物營養教育基地,設置營養課程,開展供餐食品的營養成分分析,實施營養配餐。積極配合國家強化營養主食、雙蛋白工程等重大項目實施力度,以優質動物、植物蛋白為主要營養基料,加大力度創新基礎研究與加工技術工藝,開展雙蛋白工程重點產品的轉化推廣。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引導食品企業與政府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提出食品加工工藝營養化改造路徑,集成降低營養損耗和避免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的技術體系。研究不同貯運條件對食物營養物質等的影響,控制食物貯運過程中的營養損失。(市農業農村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五)大力發展傳統食養服務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制定符合本市飲食特點的居民食養指南。建立傳統養生食材監測和評價制度,開展食材中功效成分、污染物的監測及安全性評價。推進傳統食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發展規?;?,形成一批食養產品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開展針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及慢性病人群的食養指導。加強養生保健節目的管理和不良信息的監測,幫助居民提高養生保健營養知識素養和健康飲食能力。(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六)加強營養健康基礎數據共享應用
大力推動營養健康基礎數據互通共享。依托本市現有信息平臺,加強營養與健康信息化建設,建設跨行業集成、跨地域共享、跨業務應用的大健康基礎數據平臺。積極推動“互聯網營養健康”服務和促進大數據應用試點示范,帶動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全面深化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推動“上海健康信息網工程”(三期)和“上海市健康云”等平臺建設與應用,促進居民自主健康管理。大力開展信息惠民服務,發展匯聚營養、運動和健康信息的可穿戴設備、移動終端(APP),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前沿技術與營養健康融合發展,開發智慧化、個性化、差異化的營養健康電子化產品,提供方便可及的營養健康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增強居民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教委、市農業農村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市統計局負責)
(七)普及營養健康知識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圍繞國民營養、食品安全科普宣教的需求,結合地方食物資源和飲食習慣,結合傳統食養理念,編寫營養、食品安全的宣傳資料,組建本市營養專家庫,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建立政府權威規范營養宣傳平臺,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營養科普知識,精準有效傳播到目標人群。推動將國民營養、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納入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考核指標。定期開展科普宣傳的效果評價,開展輿情監測,回應社會關注,合理引導輿論,為公眾解疑釋惑。(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委、市農業農村委、市文化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負責)
三、開展重大行動
(一)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
開展孕前和孕產期營養評價與膳食指導。將營養評價和膳食指導納入本市孕前和孕期檢查內容。開展孕產婦的營養篩查和干預,降低低出生體重兒和巨大兒出生率。做好孕婦孕期體重監測和管理。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咨詢平臺。(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實施婦幼人群營養干預計劃。繼續推進育齡婦女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項目,積極引導圍孕期婦女加強含葉酸、鐵在內的多種微量營養素補充,降低孕婦貧血率,預防兒童營養缺乏。(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倡導科學喂養行為。進一步完善母乳喂養保障制度,改善母乳喂養環境,在公共場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母嬰室。研究制定嬰幼兒科學喂養策略,宣傳引導合理輔食喂養。加強對嬰幼兒腹瀉病例的監測預警,研究制定并實施嬰幼兒食源性疾?。ǜ篂a等)的防控策略。(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提高嬰幼兒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加強嬰幼兒配方食品專項抽檢和生產經營過程監管,加強嬰幼兒配方食品及輔助食品營養成分和重點污染物監測。提高研發能力,持續提升嬰幼兒配方食品和輔助食品質量,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
(二)學生營養健康行動
加強學生營養健康教育。把營養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食育”工作,編制相關讀本,開展營養相關教育指導,提高師生和家長的營養知識水平和技能。(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指導學生營養就餐。制定并實施集體供餐單位營養操作規范,科學制定學校供餐營養食譜,加強對供餐單位工作人員營養知識的宣教。(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開展學生超重、肥胖干預。開展針對學生的“運動營養”體重管理和干預策略,對學生開展均衡膳食和營養宣教,加強學生體育鍛煉。開展中小學生減少含糖飲料攝入的健康教育,加強對校園及周邊食物售賣的管理,積極推動中小學校園內不售賣含糖飲料。(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負責)
(三)老年人群營養健康行動
開展老年人群營養狀況監測和評價。試點開展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監測、篩查與評價工作并形成區域示范,逐步覆蓋本市80%以上老年人群,基本掌握本市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完善滿足老年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服務體系,促進“健康老齡化”。定期對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機構的醫務、管理人員開展指導和培訓,為老年人群提供合理營養膳食。研發適合老年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營養食品,對低體重高齡老人進行專項營養干預。(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建立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管理與照護制度。逐步將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納入居民健康賬戶,推進多部門協作機制,結合本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進情況,不斷完善服務項目。(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民政局負責)
(四)臨床營養行動
制定和完善臨床營養工作制度。加強臨床營養科室建設,使臨床營養師和床位比例達到1:150。制定臨床營養干預診療目錄,開展和完善住院患者營養篩查工作,建立以營養篩查-評價-診斷-治療為基礎的規范化臨床營養治療路徑。(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推動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營養防治。開展慢病營養防治研究,對營養相關慢性病的住院患者開展營養評價工作,實施分類指導治療。建立從醫院、社區到家庭的營養相關慢性病患者長期營養管理模式,開展營養分級治療。(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推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療膳食的規范化應用。鼓勵參與制修訂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細化產品分類,促進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發和生產。建立統一的臨床治療膳食營養標準,逐步完善治療膳食的配方。(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
(五)社區營養行動
建設營養支持型社區環境。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組織,發揮社區醫療機構作用,廣泛開展社區營養診斷、促進、干預和評估。建設健康餐廳,引導社區食堂等場所制作和提供符合健康需求的營養食品。完善網點布局體系,提升健康早餐供應覆蓋率,豐富高品質早餐種類,開展健康早餐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建設社區營養健康體驗場所。讓社區居民通過食材選擇、營養咨詢、現場烹飪等方式參與營養膳食體驗。開展社區體醫結合健康體驗,開展健康教育、體質監測評估與健身指導、慢性病早期篩查、健康自我管理、運動營養等生活方式干預和重點疾病康復指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社區營養相關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負責)
(六)吃動平衡行動
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廣泛開展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重點的專項行動。倡導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則,堅持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推動居民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和鞏固。宣傳科學運動理念,培養運動健身習慣,鼓勵慢行交通,推廣工間操和廣播操。加強個人體重管理,對成人超重、肥胖者進行飲食和運動干預。(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局負責)
推進體醫融合發展。構建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營養運動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建立營養相關慢性病運動干預路徑,提高運動人群營養支持能力和效果。研究建立運動人群營養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構建運動營養處方庫,推進運動人群精準營養指導。(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四、加強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強化市政府統一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各區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將國民營養計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府重要工作,加強督查評估,確保取得實效。
(二)保障經費投入
加大對國民營養計劃工作的投入力度,充分依托各方資金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元化投入,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并加強資金監管。
(三)廣泛宣傳動員
組織專業機構、行業學會、協會以及新聞媒體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對國民營養計劃的普遍認知,爭取各方支持,促進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