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和家長,本篇文章將簡短為你介紹食育的含義和它的教育意義,如果您認真讀完將會了解為什么要推動進行食育教育,以及食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和健康重要性。
1. 什么是食育
從事食育這些年,很多朋友都有問過我“什么是食育?”,各種回答的回答的都有“飲食教育、吃的教育、用食物教育”等,我覺得在食育人的心里這是一份特殊的教育,它來自于生活,同時帶著絢爛的色彩,內容豐富多樣。食育,單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理解,“食”指飲食、食物,“育”指教育、培育、養育;而食育分為兩個層次是飲食教育(食物營養、飲食文化傳承、飲食禮儀等)和通過食物做教育(食物的“五感體驗”促進大腦發育;鍛煉動手能力,促進手眼協調)。關于“食育”最早提出的是日本人石塚左玄的《食物養生法》指出“體育、智育、才育即為食育”;“食育”是我們一切教育的基礎。
2. 食育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的教育意義
現代的社會科技在高速發展,健康和醫療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為什么生活寬裕了,反而患病率不降反增?這和我們是否知道如何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食物的種類、身體每天需要多少食物營養、吃飯的順序、食物選擇的質量等你真的有了解清楚嗎?這些看似常常被我們忽略“該如何吃飯的問題”與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如營養行業里常說的一句話“你是你所吃出來的”,所以從小建立孩子們的健康飲食意識,樹立科學健康觀,培養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有根本性的影響,是我們做食育最基礎的內容和教育意義。
3. 食育的教育意義及對孩子的影響
在雷切爾·卡森書中提到:“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但是對于現在生活在鋼筋水泥建筑的城市孩子來說,他們與自然連接機會很少,這份對自然的缺失是我們都能感受到的,雖然有著環境的限制,卻并未阻擋我們與自然的親密,食物就是我們搭起這座關系的橋梁。
在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知食者,而非盲食者。通過認識食物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從食物科學培養孩子洞察背后本質的能力,在食育課堂游戲中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對食物的分辨和分類能力。
實際上,食育的教育遠不止這些,還可以使孩子身心能力全面發展。在用餐禮儀中學會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德育),在食物造型與拼搭中培養美的藝術(美育),在種植和廚房小能手的幫廚過程中培養獨立、勞動、感恩的能力(勞育、體育與愛育),從承擔團隊角色和食物制作里獲得統籌規劃與責任心的培養等。所以食育是一個包容性很強,可以融合各學科的教育,它的豐富多樣性讓你和孩子在教與玩的過程中其樂無窮。
4. 國家食育相關的政策和法規
食育被引進國內發展時間并不久,在食育同行教育工作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十年左右的科普與推廣,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雖然距離全國普及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可喜的是這項事關國民健康根本的重要教育也被國家所重視,國家先后出臺幾項政策:
在國務院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將食物與營養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加強對教師、家長的營養教育和對學生食堂及學生營養配餐單位的指導,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以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制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再一次明確提出“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以及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又再一次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要低于7%和5%,貧血率分別低于14%和10%,每1萬人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實施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營養標準體系建設。”這些政策的相繼出臺讓我們更加明確,這是一項有意義、應該積極落實的工作。
在這條路上我們依舊會勇往直前,無論遇到什么問題,用愛溫暖照耀他人,帶著愛和快樂的心情做教育,美好的事情正在巧妙發生......
1. 什么是食育
從事食育這些年,很多朋友都有問過我“什么是食育?”,各種回答的回答的都有“飲食教育、吃的教育、用食物教育”等,我覺得在食育人的心里這是一份特殊的教育,它來自于生活,同時帶著絢爛的色彩,內容豐富多樣。食育,單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理解,“食”指飲食、食物,“育”指教育、培育、養育;而食育分為兩個層次是飲食教育(食物營養、飲食文化傳承、飲食禮儀等)和通過食物做教育(食物的“五感體驗”促進大腦發育;鍛煉動手能力,促進手眼協調)。關于“食育”最早提出的是日本人石塚左玄的《食物養生法》指出“體育、智育、才育即為食育”;“食育”是我們一切教育的基礎。
2. 食育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的教育意義
現代的社會科技在高速發展,健康和醫療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為什么生活寬裕了,反而患病率不降反增?這和我們是否知道如何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食物的種類、身體每天需要多少食物營養、吃飯的順序、食物選擇的質量等你真的有了解清楚嗎?這些看似常常被我們忽略“該如何吃飯的問題”與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如營養行業里常說的一句話“你是你所吃出來的”,所以從小建立孩子們的健康飲食意識,樹立科學健康觀,培養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有根本性的影響,是我們做食育最基礎的內容和教育意義。
3. 食育的教育意義及對孩子的影響
在雷切爾·卡森書中提到:“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但是對于現在生活在鋼筋水泥建筑的城市孩子來說,他們與自然連接機會很少,這份對自然的缺失是我們都能感受到的,雖然有著環境的限制,卻并未阻擋我們與自然的親密,食物就是我們搭起這座關系的橋梁。
在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知食者,而非盲食者。通過認識食物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從食物科學培養孩子洞察背后本質的能力,在食育課堂游戲中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對食物的分辨和分類能力。
實際上,食育的教育遠不止這些,還可以使孩子身心能力全面發展。在用餐禮儀中學會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德育),在食物造型與拼搭中培養美的藝術(美育),在種植和廚房小能手的幫廚過程中培養獨立、勞動、感恩的能力(勞育、體育與愛育),從承擔團隊角色和食物制作里獲得統籌規劃與責任心的培養等。所以食育是一個包容性很強,可以融合各學科的教育,它的豐富多樣性讓你和孩子在教與玩的過程中其樂無窮。
4. 國家食育相關的政策和法規
食育被引進國內發展時間并不久,在食育同行教育工作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十年左右的科普與推廣,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雖然距離全國普及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可喜的是這項事關國民健康根本的重要教育也被國家所重視,國家先后出臺幾項政策:
在國務院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將食物與營養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加強對教師、家長的營養教育和對學生食堂及學生營養配餐單位的指導,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以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制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再一次明確提出“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以及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又再一次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要低于7%和5%,貧血率分別低于14%和10%,每1萬人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實施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營養標準體系建設。”這些政策的相繼出臺讓我們更加明確,這是一項有意義、應該積極落實的工作。
在這條路上我們依舊會勇往直前,無論遇到什么問題,用愛溫暖照耀他人,帶著愛和快樂的心情做教育,美好的事情正在巧妙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