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食話與杭州市西湖區婦聯聯手推出的“西韻計劃”公益創投支持服務項目“知食”社區親子家庭飲食健康項目圓滿收官。
本次活動一共有8場工作坊,從今年7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陸續走進了轉塘街道尚德社區、蔣村街道河濱社區、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區、西溪街道溪畔社區和花園亭社區、西湖區民政局(競舟社區)、轉塘街道夢湖社區、迪安診斷公司、西湖區司法局等多個社區、單位。
所有工作坊均是以食育為主題,包括《以食抗疫》《好好吃的零食》《禮食中華筷》《柿柿如意》四個方向,將傳統飲食文化與現代食品科學相結合,面向公眾家庭開展。
旨在推動西湖區的食育科普,幫助公眾做好家庭飲食安全和營養保障,了解如何才能吃得安心、吃得科學、吃得健康、吃得愉悅。
01 宣傳飲食健康 保障餐桌安全
都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而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關愛。 后疫情時代,大眾對自身的健康與安全更為關注,我們在整個項目中開設了兩個與食品安全直接相關的主題工作坊。 一個是《以食抗疫》,重點圍繞疫情期間的餐桌安全和飲食健康而展開。帶領現場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采購食物的注意點、保障餐桌安全的建議、食品安全五大要點,以及如何看配方表挑選食物。 另一個是《好好吃的零食》,通過游戲與課程的結合,讓孩子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明白自己喜歡的哪些零食是健康的,哪些零食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危害,從而建立健康正確的飲食習慣。 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帶領孩子正確認知食物,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辨食力、言食力、創食力、美食力、悅食力。
所以在食育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不僅吸收了現代健康科學的飲食理念,還融入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和禮儀。 《禮食中華筷》以筷子這件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為切入點,介紹了筷子的歷史由來、中日韓三國筷子的不同區別、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在中國傳統餐桌禮儀當中筷子使用的一些注意點。 《柿柿如意》則是挑選這個季節的應季食物,講述柿子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柿子的營養價值、柿子的挑選手法等食物科普。并帶領大家一起用“柿漆”制作手工,感受食物除了食用之外的藝術魅力。 十九屆五中全會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些課程,讓更多孩子了解中華傳統飲食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傳承發展。在培養孩子科學飲食習慣的同時,提升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自信力。
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其實早在去年,食話就和西湖區婦聯一起聯手開展了一系列食育進社區的活動。 社區是走進家庭最直接的方式。通過打造知食社區,可以將食育知識傳遞到更多家庭之中,全面提升社區公民的健康素質。 在今年的項目開展過程中,除了針對親子家庭的工作坊,我們還專門開設了兩期針對女性的活動。
臺灣腦科學和心理學家洪蘭教授說:“母親的文化水準,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未來。”女性在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中都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我們希望可以有更多女性意識到食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家庭中踐行食育,用實際行動影響家里的老人、孩子、伴侶。 通過培育身心健康的個體、幸福美好的家庭,從而構建一個健康永續的生態,達成人和食物、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
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 并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去年10月11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在總則第六條中明確指出:“國家將食品安全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內容,普及食品安全科學常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以面向學前兒童、中小學生等各學齡段,以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科學認識食物、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和禮儀的食育,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 未來,我們也將繼續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持續推動中國食育發展,讓健康飲食的理念走進更多中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