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綠,一樹一花寄追思。”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近日,福山區實驗小學組織開展“‘清’風寄追思‘明’媚好春光”勞動實踐活動。
品青團
吃青團,是清明節流傳已久的傳統習俗,同時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與生命的活力。五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制作青團,搓、壓、揉、團,各種動作齊上陣。一個個碧綠光滑的團子躍然桌上,每一個青團都承載著孩子們對勞動和傳統文化的熱愛。通過自己動手勞動,他們掌握了制作青團的方法,還把美食分享給家人。
捏面燕
面燕寓意“春燕銜春來,吉祥滿人家”。通過動手實踐,四年級的孩子們不僅用彩泥體驗傳統面食技藝,還能在捏、剪、壓的過程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面燕,承載著對春天的期盼,也飛進了童真的記憶里。
繪彩蛋
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孕育生命的象征,繪彩蛋成為了一種寄托哀思、傳遞溫情的方式。三年級的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為雞蛋描繪多樣的圖案,涂上斑斕的色彩。一顆顆創意無限的彩蛋,寄托著孩子們對春天的美好期望。
傳精神
踏尋英雄足跡,賡續紅色血脈,二年級的孩子們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游覽紅色旅游勝地,實地感受革命歷史的厚重,學習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精神上再一次得到了洗禮。
尋春天
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山野翠綠,正是踏青好時節。一年級的孩子們走進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踏著綠油油的青草,踩著軟綿綿的春泥,嗅著沁人心脾的花香。瞧!孩子們在和“春姑娘”進行一次美好的約會!此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孩子們對傳統習俗也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認識。他們紛紛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