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教育跨學科16學時培訓在桐廬縣科技城未來學校舉行。在教研員郭炎梅老師的引領下,研修班成員們通過學術研討、師徒結對、實踐破題與文化尋根四大環節,深度體驗“做中學、學中悟”的卷入式學習模式,為勞動教育注入跨界融合的鮮活力量。
1學術研討:三步驅動,開啟教研新篇章
胡小江老師的論文寫作講座《沉浸式研修:教學論文寫作邏輯》,以“案例剖析—問題拆解—當場創作”三步法,點燃六個小組學員的熱情與創造力。學員們展開頭腦風暴,產出三十余條論文寫作觀點,討論熱度飆升,對論文寫作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師徒結對:敬茶拜師,賡續教育匠心
一上午的科研頭腦風暴讓大家興致高漲,隨后迎來了師徒結對儀式。黃喬偉老師主持結對儀式,郭炎梅老師為八位師傅頒發聘書,賦予使命;十七位徒弟則以敬茶、獻花的傳統禮儀表達求學誠意。
師傅代表胡小江承諾“共研共進”,徒弟代表張園園立誓“以行踐知”。
師徒結對儀式不僅聯結師徒情誼,更搭建起勞動教育理念傳承的橋梁。
3實踐破題:靶向聚焦,錨定創新方向
洪淼根老師引導學員從區域產業與學科特色出發,經過多輪研討,最終敲定3項選題,為綜合實踐選題指明路徑。
4文化尋根:觸摸非遺,淬煉知行底色
在桐君谷健康產業園,匠人申屠銀洪帶領勞動教育16學時研修班學員走進桐廬中醫藥文化長廊。學員們親手觸摸藥材、對話非遺傳承人,從古法炮制到智慧制藥,從“一味藥材”到“一方水土”,從一塊塊牌匾到匠人精神,深刻體悟“勞動是文化傳承的血脈”。
結語
跨界融合,育見未來。本次活動以“全員卷入”為核,通過學術碰撞、師徒傳承、實踐創新與文化浸潤,構建了勞動教育的立體化育人場景。三項選題納入綜合實踐活動開發計劃,十七對師徒開啟共研征程……勞動跨學科教育的種子已然播下。未來,桐廬縣勞動跨學科團隊將持續深化“勞動+”教育生態,讓教育匠心綻放于時代征程。
在本次培訓的豐碩成果基礎上,新一輪勞動教育16學時培訓將于4月重磅來襲!屆時,來自勞動、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的青年教師將攜團隊實踐成果登上講臺,以“跨界說導·成果共研”為主題,展開多維度的經驗分享與教學展示。以實踐反哺教學,用勞動激活課堂——4月,讓我們共同見證青年力量的破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