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全市食育工作觀摩活動在龍錦小學舉行。活動中, 龍錦小學的五位老師展示了五節精彩的食育課:《趣味“shi”果》開啟了一場奇妙的科學食育之旅;《腹有“時蔬”氣自華》普及蔬菜的營養價值;《面食變變變》介紹面的一生;《一城一秋味》從“桂”字切入了解桂花美味和背后文化;《秋日菜單發布會》介紹了飲食健康、飲食安全與飲食經濟。靈動的課堂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贊譽。
這是天寧區積極推行“食育教育”的一個縮影,全區中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新、內容實、效果優的食育精品實踐行動。
“我們把食育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結合,融入青少年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推動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優秀傳統的傳承和現代社會科學文明價值觀培養。”天寧區教育局局長任潔表示,食育成為實現“五育”目標的基礎工程,更成為促進學生學習食育知識、鍛煉勞動技能、學會品味生活、培養獨立品格的素養教育。
積極構建校內外食育基地
本學期,龍錦小學在校內開辟了四季耕種園,五(8)班是首個管理“小菜園”的班級。在班主任陸海亞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在呵護種苗中不斷“漲姿勢”:青莧菜和紅莧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紅蘿卜的生長周期是多久,小白菜是不是生長得最快?親身實踐后,這些豁然開朗。孩子們還將蔬菜帶回家自己燒煮,感受豐收的喜悅。
校長蔣瑛介紹,“小菜園”讓學生參與春種秋收,與自然重新建立連接,學校還開設了二十四味展館、五谷實驗室,讓孩子們制作營養便當,展示鄉土文化研究成果。此外,組織學生走進糧庫、“老字號”,探究地方美食與文化。
三河口小學設置了食堂勞動服務崗,讓學生跟隨后勤工作人員參與食物制作,在勞作中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學校地處鄉村,將課堂開到田間,挖山芋,摘柿子,掰玉米,捉螃蟹……食育教育在泥土中“生根發芽”。
花式出招踐行“光盤行動”
秋學期伊始,香梅小學開展了“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系列食育活動。班會課上,老師們通過視頻、圖片、小品表演等系列形式,讓學生了解生產糧食的艱辛和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倡導大家爭做“光盤族”。全校還舉行了“泔水桶瘦身大賽”,用餐后給每個班的泔水桶稱重,現場公布數據并記錄。校方反饋,活動開展不到一個月,剩飯剩菜量驟減,不少班級已經出現了0稱重的泔水桶。
孩子們就餐前了解一道菜、誦讀“節糧惜物”語句,并在音頻故事中完成用餐,已成為華潤小學一年級用餐的新常態。校長許嫣娜表示,希望通過儀式化的用餐形式,來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養。解放路小學的試點班級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實行“大小份”供餐,還采納孩子們的意見對菜品、口味進行了微調。“改革”頗具成效,用餐后,剩下的泔水量是以前的一半。
創設豐富的主題課程活動
金秋十月,麗華新村第三小學“雨荷農場”里的玉米、芋頭、山芋、南瓜等農作物都漸漸成熟了,學校結合“雨荷小餐桌 涵養品格香”項目,開展“悅享秋日 感恩自然”五谷雜糧豐收節主題課程。
看,一年級的萌娃畫“五谷雜糧圖”,二年級開展“親子烹飪大賽”,三、四年級到農場收獲蔬果;五年級PK“數說糧食浪費”小報,創編《五谷雜糧的秘密》情景劇,六年級開展了“節氣與飲食健康”“五谷為養的學問”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在主題課程中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涵養惜物、勤勞、探究的品格。”校長蔣忱說。
課程是進行食育教育的載體之一。三河口小學的食育課程分“食育與健康”“食育與勞動”“食育與環保”三大主題,落實到低中高三個年段開展。校方將食育課程和各學科課程融合,利用美術知識進行創意擺盤,利用語文知識介紹食物背景故事和創意,利用科學知識講解如何營養均衡地搭配食物,利用數學公式計算食物重量和卡路里,利用樂理知識創編美食主題歌曲……
據悉,后續,天寧區還將引入社會力量、行業專家,建立形式多樣、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機制健全的食育體系,進一步挖掘內涵、創新辦法、提升實效,在全區范圍內普遍形成重視食育、均衡膳食、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崇尚節約的濃厚氛圍。
這是天寧區積極推行“食育教育”的一個縮影,全區中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新、內容實、效果優的食育精品實踐行動。
“我們把食育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結合,融入青少年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推動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優秀傳統的傳承和現代社會科學文明價值觀培養。”天寧區教育局局長任潔表示,食育成為實現“五育”目標的基礎工程,更成為促進學生學習食育知識、鍛煉勞動技能、學會品味生活、培養獨立品格的素養教育。
積極構建校內外食育基地
本學期,龍錦小學在校內開辟了四季耕種園,五(8)班是首個管理“小菜園”的班級。在班主任陸海亞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在呵護種苗中不斷“漲姿勢”:青莧菜和紅莧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紅蘿卜的生長周期是多久,小白菜是不是生長得最快?親身實踐后,這些豁然開朗。孩子們還將蔬菜帶回家自己燒煮,感受豐收的喜悅。
校長蔣瑛介紹,“小菜園”讓學生參與春種秋收,與自然重新建立連接,學校還開設了二十四味展館、五谷實驗室,讓孩子們制作營養便當,展示鄉土文化研究成果。此外,組織學生走進糧庫、“老字號”,探究地方美食與文化。
三河口小學設置了食堂勞動服務崗,讓學生跟隨后勤工作人員參與食物制作,在勞作中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學校地處鄉村,將課堂開到田間,挖山芋,摘柿子,掰玉米,捉螃蟹……食育教育在泥土中“生根發芽”。
花式出招踐行“光盤行動”
秋學期伊始,香梅小學開展了“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系列食育活動。班會課上,老師們通過視頻、圖片、小品表演等系列形式,讓學生了解生產糧食的艱辛和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倡導大家爭做“光盤族”。全校還舉行了“泔水桶瘦身大賽”,用餐后給每個班的泔水桶稱重,現場公布數據并記錄。校方反饋,活動開展不到一個月,剩飯剩菜量驟減,不少班級已經出現了0稱重的泔水桶。
孩子們就餐前了解一道菜、誦讀“節糧惜物”語句,并在音頻故事中完成用餐,已成為華潤小學一年級用餐的新常態。校長許嫣娜表示,希望通過儀式化的用餐形式,來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養。解放路小學的試點班級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實行“大小份”供餐,還采納孩子們的意見對菜品、口味進行了微調。“改革”頗具成效,用餐后,剩下的泔水量是以前的一半。
創設豐富的主題課程活動
金秋十月,麗華新村第三小學“雨荷農場”里的玉米、芋頭、山芋、南瓜等農作物都漸漸成熟了,學校結合“雨荷小餐桌 涵養品格香”項目,開展“悅享秋日 感恩自然”五谷雜糧豐收節主題課程。
看,一年級的萌娃畫“五谷雜糧圖”,二年級開展“親子烹飪大賽”,三、四年級到農場收獲蔬果;五年級PK“數說糧食浪費”小報,創編《五谷雜糧的秘密》情景劇,六年級開展了“節氣與飲食健康”“五谷為養的學問”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在主題課程中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涵養惜物、勤勞、探究的品格。”校長蔣忱說。
課程是進行食育教育的載體之一。三河口小學的食育課程分“食育與健康”“食育與勞動”“食育與環保”三大主題,落實到低中高三個年段開展。校方將食育課程和各學科課程融合,利用美術知識進行創意擺盤,利用語文知識介紹食物背景故事和創意,利用科學知識講解如何營養均衡地搭配食物,利用數學公式計算食物重量和卡路里,利用樂理知識創編美食主題歌曲……
據悉,后續,天寧區還將引入社會力量、行業專家,建立形式多樣、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機制健全的食育體系,進一步挖掘內涵、創新辦法、提升實效,在全區范圍內普遍形成重視食育、均衡膳食、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崇尚節約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