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群體免疫力較弱,且校園餐飲具有集中性、高頻性特點,一旦發生問題可能影響成百上千人。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學校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下面是一些食品安全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食品安全常見風險
(1)生物性因素:
細菌:
①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等,由于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儲存不當等原因,即食類食品更易受到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污染滋生。
②蠟樣芽孢桿菌及其毒素,米飯、蛋炒飯等米制品加工和儲存不當是導致蠟樣芽孢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病毒:諾如病毒,諾如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食物被諾如病毒污染,感染人員間接污染器皿、食物,都可能引起感染。
寄生蟲:肝吸蟲、絳蟲等污染食品,絳蟲是常見通過污染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寄生蟲之一。
(2)化學性因素:
如有機磷農藥等化學物質易殘留于食品中,引發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3)不良衛生習慣:
如處理食材時生熟不分、加工過程中未燒熟煮透、存放不當、從業人員在加工食品前未進行手部清潔和消毒,均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謹慎!??!
①豆漿:因出現“假沸”現象易引起食物中毒。烹飪時必須確保燒熟煮透;
②雞蛋:使用雞蛋前,應清洗干凈蛋的外殼,必要時消毒外殼。烹飪時必須確保燒熟煮透。
保證食品安全,應做到
1.加強源頭管理:學校應嚴格把控食材采購渠道,確保食材新鮮、無污染。同時,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資質審核和食品安全檢查。
2.規范加工流程:學校食堂應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進行食品加工,確保食材在處理、烹飪、存放等各個環節均符合安全標準。同時對每餐次或批次的易腐食品成品進行留樣。
3.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定期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同時,加強健康監測和日常管理,確保從業人員身體健康。
4.加強宣傳教育:嚴格落實校長(園長)陪餐制度,學校應將食品安全知識納入日常課程安排中,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會等形式,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素養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通過家長會、家校合作等方式,向家長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5.鼓勵社會監督:鼓勵師生及家長積極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監督,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及時舉報,共同維護校園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