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2024年,萊山區教體局堅持五育并舉,積極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勞動實踐新形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一、聚焦“三課”,踐行勞動育人理念
1.因校制宜,構建多元課程
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勞動教育行動路徑,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的多元勞動課程。大棚種植、勞模工匠大講堂、竹文化、小導游、廚王爭霸、小藥師等一大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應運而生,勞動教育逐漸走深走實。
2024年5月成功舉辦萊山區中小學勞動技能大賽,比賽采取班級、級部、學校、區級四層賽制,給所有學生提供技能展示的舞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形成勞動習慣和品質。
在煙臺市第九屆勞動實踐教育成果展評及勞動技能大賽中,萊山區萬光小學和院格莊初級中學兩支代表隊均獲技能大賽特等獎,2名學生獲成果展評一等獎,5名學生獲二等獎。
2.深耕教研,打造匠心課堂
充分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成立區級課堂研究專家團隊,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課堂語言、教姿教態等方面進行研磨,打造精品課例,推動全區勞動實踐教師高素質專業化發展。
舉行2024年度萊山區中小學勞動與實踐優質課評選暨觀摩活動,19名教師獲得勞動與實踐優質課,3名教師參加煙臺市優質課評選,均取得優異成績。
其中1名教師在中國教育學會勞動教育分會2024年學術年會暨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經驗交流會上進行優秀勞動課例展示。
3.一校一題,深化課題研究
堅持“育人為本,科研先行”的發展理念,一校一課題,促進學校勞動教育內涵發展。省課題《基于紅領巾特色章“潤勞章”構建小學少先隊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的實踐研究》、市課題《“五育融合”視域下的小學“潤心知行”勞動課程校本化有效實施》《新時代背景下多元協同育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研究》《綜合實踐視域下勞動教育課程校本化研究》均已順利結題。一名老師在煙臺市“十四五”規劃課堂教學改革專項課題結題暨全市勞動教育“三課”推進工作研討會上做經驗交流。
二、創新模式,做好研學旅行工作
1.打造精品研學旅行線路
以區內社會大課堂場館和研學基地為依托,打造科普深度研、生態暢樂學、海洋探秘旅、鄉村耕讀行四條精品研學線路,讓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增長見識、收獲新知。
2.建立研學活動評價機制
組織骨干教師研制開發《萊山區中小學生研學護照》,在中小學校進行試點運行。探索研學活動積分制,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進行科學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3.健全研學工作考核機制
區教體局定期組織責任督學進校檢查研學工作開展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訪談、查閱資料等形式,查看學校開展研學次數、學生參與數量和研學成效等,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到學校年度崗位目標考核。
2024年10月萊山區教體局在煙臺市研學旅行工作推進會議上做經驗交流。
三、打造品牌,發揮名校示范作用
萊山區第二實驗小學聚焦勞動素養目標,創生潤勞特色課程,構建“12345+N”勞動教育評價模式。學校撰寫的《小學“潤心·知行”勞動課程校本化建構與實施》獲煙臺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立足勞動教育探索學生多元評價》獲煙臺市教育評價改革優秀經驗案例二等獎。萊山區萬光小學立足核心素養,打通“學校—家庭—社會”同頻共振共育管理模式,通過“學校課程+清單聯動+社會申領”的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的勞動課程。
萊山區實驗中學積極探索學科融合,挖掘各學科教材中顯性或隱性的勞動教育元素,根據不同學科特點設計不同的勞動內容,讓勞動真實發生。萬光小學《構建多元課程體系創新勞動育人格局》和實驗中學《聚焦學科融合項目實踐落實勞動教育育人目標》被評為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下一步,萊山區將進一步發揮好勞動育人功能,構建“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新型融合育人體系,讓勞動賦能教育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