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地區統籌,加強分類指導。構建“黨委政府抓全局、教育部門抓統籌、有關部門抓配合、勞動基地抓實踐”的協作機制,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以學生日常生活、學科融合、紅色教育實踐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建立“地區部署、縣(市)主抓、學校落實、班級特色、家庭補充”的推進機制,形成全地區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注重課程設置,發揮渠道作用。各中小學按規定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并在保證課時前提下,小學1—2年級學生每周課外、校外勞動時間2小時,小學3年級以上和中學生每周3小時,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中安排勞動教育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等課程進行必要統籌。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各中小學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190余個、社團活動430余場次。
優化資源整合,強化實踐體驗。充分發揮吉木乃縣作為自治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的作用,推動各縣(市)各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專業學科和地域文化底蘊,開發蔬菜植被種植、中草藥種植等特色課程。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作用,推動學校積極建設和改造校內勞動學習空間,設立“責任田”“幸福家園”“手工坊”等209處勞動實踐場所,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