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收尾的臘月如期而至。
臘月,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個月,一進臘月“年”倒計的腳步越來越快,年味越來越濃,親情越來越暖。
臘八節作為傳統節日,是我國臘月最重大節日之一。無論是溫暖美味的臘八粥,還是年味十足的臘八蒜,都是這個節日專屬的溫度和味道。
每當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那濃郁的香氣仿佛能瞬間驅散冬日的嚴寒,將溫暖與甜蜜直抵人心。
一、臘八節的由來:歷史的回響
臘八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它最初是為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對自然充滿敬畏,認為歲末的祭祀能夠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隨著時間的推移,臘八節逐漸融合了佛教的元素。相傳,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悟道成佛,佛教徒們為了紀念這一神圣的時刻,便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法會,并施粥濟貧。從此,臘八節與佛教的慈悲精神相結合,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臘八節的內涵遠不止于此。在中國古代,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正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重要日子,人們通過熬制臘八粥、泡臘八蒜、制作臘八豆腐等習俗,表達對過往歲月的感恩與對未來的祈愿。這些習俗,不僅承載著對先人的緬懷,也蘊含著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臘八節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濃情四溢的歲末佳肴
臘八粥作為臘八節的核心元素,凝聚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它的配料豐富多樣,通常包括大米、小米、薏米、紅豆、綠豆、蓮子、桂圓、花生等數十種食材。這些材料的選擇并非偶然,而是蘊含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大米象征著生活富足;小米代表著健康長壽;糯米寓意著團圓美滿;紅棗象征著紅紅火火;蓮子代表著多子多福;花生寓意著長生不老;桂圓象征著富貴吉祥;紅豆傳遞著吉祥如意;綠豆則寓意著平安健康。
每一顆谷物都是大地母親給予我們的饋贈,每一種果實都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期盼。當它們匯聚在一起熬制成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時,便成為了一種跨越時空的精神紐帶,將過去與現在緊密相連。
臘八蒜:傳統美食中的年味與健康
臘八蒜不僅僅是一種美食,它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八”是吉利的數字,代表著“發、達、財、運、旺、吉、祥、福”,而“臘八”則代表著冬季的嚴寒和寒冷。臘八蒜的味道辛辣而又刺激,猶如寒冬中的火炭,可以暖身驅寒,提升人體免疫力。此外,臘八蒜還被視為一種驅邪辟惡的神物,能夠保家衛國,驅散惡鬼和瘟疫。
祭祀祖先
臘八節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人們會在家中擺上供品,向祖先表達敬意和懷念,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繁榮昌盛。
舉行臘祭
在古代,官府會在臘八節舉行臘祭儀式,感謝神靈的庇佑,并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這種祭祀活動不僅是一種宗教儀式,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傳承。
三、各地臘八節的特色
1. 華北地區:臘八粥
臘八粥是華北地區臘八節最重要的食品。它的原料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龍眼、枸杞、綠豆等,通常還會加入一些干果和肉類。臘八粥不僅味道美味,而且寓意著團圓和和諧。
2. 東北地區:粘豆包、臘八蒜
粘豆包是東北地區的傳統食品,由黃米粉制成,里面包有紅豆餡。在臘八節期間,人們會制作和食用粘豆包,以示慶祝。此外,東北地區還有腌制臘八蒜的習俗,大蒜在醋中腌制后,會變成綠色,象征著春天的到來。
3. 華東地區:臘八粥、臘八面
在華東地區,臘八節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和華北地區的臘八粥略有不同,華東地區的臘八粥更注重口感和營養,通常會加入糯米、黑米、薏米、黃豆等食材。此外,一些地方還會吃臘八面,用各種糧食和配料制成面條來慶祝節日。
4. 華南地區:臘味煲仔飯
在華南地區,臘八節的主食是臘味煲仔飯。人們將臘肉、臘腸等臘味和米飯一起烹飪,香味撲鼻,味道鮮美。在廣東的一些地方,還會制作臘八豆腐來慶祝節日。
5. 華中地區:糍粑、臘八面窩
在華中地區,臘八節有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制成的食品,口感軟糯,營養豐富。此外,一些地方還會吃臘八面窩,是一種用各種糧食和配料制成的煎餅。
總的來說,雖然各地的臘八節傳統飲食有所不同,但都寓意著祝福和團圓。這些傳統食品不僅展示了各地的飲食文化,也加強了人們對家庭和親人的情感紐帶。
四、臘八節的詩詞與傳說
詩詞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杜甫《臘日》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北齊?魏收《臘節》
傳說
除了前面提到的釋迦牟尼成佛的傳說,還有關于朱元璋與臘八粥的故事。據說朱元璋在獄中受難時,從老鼠洞刨出了一些雜糧,熬成粥得以果腹。后來朱元璋稱帝,便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吃臘八粥以示紀念。
五、臘八節的繪本推薦
《臘八節的故事》
作者:司南/改編,劉大為、朱成梁等繪
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
本繪本是《中國傳統節日繪本》系列中的一本,講述了一個關于懶惰的故事。
故事有這么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和兒子,爸爸最勤勞,媽媽最節儉,兒子是個懶兒子,鄰居叫他“瞌睡蟲”,后來懶兒子娶了一個媳婦,也很懶,鄰居叫她“沒底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只有勤勞才能過上好日子。
書中文字在經過反復打磨,朗朗上口,富有童趣。
就像書中的這段文字“‘瞌睡蟲’覺得老兩口太小心。他對媳婦兒說:‘糧滿倉,豆滿倉,何必犯傻種地忙?’”、“‘沒底鍋’覺得老兩口真啰嗦。她對丈夫說:‘有單衣,有棉被,織布不如把覺睡。’”
《香香甜甜臘八粥》
作者:張秋生/文,朱成梁/繪畫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
本繪本以臘八節為故事背景,通過小女孩一家準備臘八粥的食材、熬粥、送粥、喝粥,給出門在外的人留粥,把臘八粥涂在樹上等一系列活動。
在溫馨歡樂的場景中,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傳遞了愛與溫情。文字平實質樸,畫面充滿北方鄉村的冬日風情又不失童趣。
《屋檐下的臘八粥》
作者:鄭春華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冬天來了,受傷的小燕子沒辦法飛去南方,只能躲在胖嬸家的屋檐下,它每天看著胖嬸忙忙碌碌地出來曬各種好吃的。
到了最冷的那天,小燕子看到胖嬸把各種米呀、豆子呀全倒進鍋里去煮,這么多東西放在一起,會煮出什么來呢?
本繪本通過這一過程,教會小朋友認識了臘八粥的各種食材,體驗故事給人們帶來的美好情感。
想要了解臘八粥的由來,可查看繪本《臘八粥的由來》。
《谷粟為粥和豆煮:臘八節》
作者:王早早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臘八粥你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本繪本屬《中國記憶·傳統節日圖畫書》系列叢書,文字、畫面溫馨。
通過立足于真實的民間生活,滲透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過節的習俗、過程等常識,可以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愛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
節日因故事而生動,節日因故事而流傳。通過這些繪本可以讓孩子們了解節日故事,把節日文化與習俗一代代傳承下去;而利用繪本對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展食育,也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臘八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份溫暖的回憶,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寄托。讓我們在臘八節這一天,煮一鍋香濃的臘八粥,品味其中的溫暖與傳承,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展望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