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搭网配资,股票带杠杆,贵阳股票配资公司,炒股配资官方网

 食品伙伴網 | 食品有意思 關于我們

春節申遺成功!你知道還有哪些非遺嗎?該如何獲取相關內容?一文讀懂非遺哪些事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12-11  來源:食育網
核心提示:春節申遺成功!你知道還有哪些非遺嗎?該如何獲取相關內容?一文讀懂非遺哪些事兒

 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12月4日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與范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從京劇、昆曲的婉轉唱腔,到剪紙、刺繡的精妙技藝;從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到中醫的望聞問切;從藏族的鍋莊舞,到蒙古族的呼麥,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二、豐富多彩的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舌尖上的歷史印記:傳統烹飪技藝

1. 川菜烹飪技藝

提到中國菜系,川菜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川菜以其麻辣鮮香、色香味俱佳而聞名于世。其中,川菜烹飪技藝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川菜烹飪技藝講究火候、刀工、調味,每一道菜都蘊含著廚師對食材的深刻理解和獨特創意。從麻婆豆腐到水煮魚,從宮保雞丁到回鍋肉,每一道經典川菜都讓人回味無窮。

2. 蘇幫菜制作技藝

江南水鄉孕育了細膩溫婉的蘇幫菜。蘇幫菜以其色澤清雅、口感細膩、味道醇厚而著稱。蘇幫菜制作技藝同樣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講究食材的新鮮與搭配,注重烹飪過程中的火候與調味。松鼠桂魚、清湯蟹粉獅子頭、叫化雞等經典菜品,不僅展示了蘇幫菜的獨特魅力,更讓食客在品嘗中感受到江南水鄉的韻味。

3. 粵菜烹飪技藝

粵菜以其清淡爽口、原汁原味而廣受好評?;洸伺腼兗妓囃瑯颖涣腥敕俏镔|文化遺產名錄?;洸伺腼兗妓囍v究食材的新鮮與烹飪方法的多樣化,無論是清蒸海鮮、白切雞,還是燒臘、燉品,都讓人流連忘返?;洸瞬粌H體現了廣東人對食材的尊重與熱愛,更展示了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舌尖上的傳統風味:地方特色小吃

1. 北京烤鴨

提到中國傳統美食,怎能少了北京烤鴨這一經典之作?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北京烤鴨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聞名遐邇。北京烤鴨以其皮脆肉嫩、色澤紅亮、味道鮮美而著稱,其獨特的掛爐烤制方法和秘制醬料,讓這道美食成為了中外游客爭相品嘗的佳肴。

2. 西安肉夾饃

西安,這座千年古都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孕育了眾多美食。其中,肉夾饃便是西安美食的代表之一。肉夾饃以其饃脆肉香、味道濃郁而深受喜愛。其制作技藝同樣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選料、制作到調味,每一步都蘊含著匠心與傳承。

3. 四川擔擔面

四川擔擔面以其麻辣鮮香、口感爽滑而著稱。這道小吃起源于四川民間,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風味,成為了四川美食的代表之一。擔擔面的制作技藝同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講究面條的勁道和調料的搭配,讓人在品嘗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熱情與智慧。

(三)舌尖上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慶食品

1. 春節餃子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喜慶的時刻,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寓意著團圓和幸福。餃子的制作技藝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選料、制作到調味,每一步都充滿了家的味道和溫情。餃子不僅成為了春節餐桌上的必備佳肴,更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2. 中秋月餅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團圓的時刻,月餅成為了人們傳遞情感和祝福的重要媒介。月餅的制作技藝同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講究皮薄餡厚、口感細膩、味道醇厚。從傳統的五仁月餅到現代的冰淇淋月餅,月餅的種類和口味不斷創新,但那份對家的思念和對親人的祝福卻始終如一。

3. 端午粽子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紀念屈原的時刻,粽子成為了人們寄托哀思和祈福的重要食品。粽子的制作技藝同樣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講究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軟糯,以及餡料的豐富多樣。無論是甜粽還是咸粽,都讓人在品嘗中感受到端午節的獨特氛圍和中華民族的深厚情感。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傳承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它是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的內涵與特點

1.反映季節變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 標志著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夏至日白晝最長,冬至日黑夜最長。

2.體現氣候特征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了降水的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體現了氣溫的高低。

3.指導農事活動

驚蟄標志著春雷乍動,驚醒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此時是春耕開始的時節;清明時節,氣候溫暖,草木萌動,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小滿反映了農作物的飽滿程度,芒種則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時節。

4.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

每個節氣都有相應的民俗活動和傳統習俗。比如,立春有迎春、打春牛等習俗;清明有掃墓祭祖、踏青等活動;冬至有吃餃子、湯圓的傳統。

(三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的緊密相連

1.立春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標志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儀式,祈求一年的豐收和幸福。

在浙江溫州,有一種古老的農耕習俗——泰順“做春福”。村民們會在立春前后,組織盛大的廟會,表演木偶戲、舞龍舞獅等節目,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些傳統技藝,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也傳承了千年的農耕智慧。

2.雨水

    雨水,意味著降雨的開始,春雨貴如油,對農作物生長至關重要。此時,人們會忙著修整田地,準備播種。

在貴州黔東南,苗族的“苗年節”往往與雨水節氣相近。苗年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期間會舉行蘆笙舞、斗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英勇善戰和能歌善舞,也體現了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3.春分

春分,晝夜平分,標志著春天的中點。此時,氣候溫和,萬物生長迅速,是踏青賞花的最佳時節。

在江蘇蘇州,有一種古老的園林藝術——蘇州園林營造技藝。春分時節,正是蘇州園林最美的時刻。園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等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這些園林不僅展示了古代園林設計師的智慧和才華,也傳承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風情。

四、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途徑

01官方網站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https://www.ihchina.cn/)

這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網站,提供了全面、權威的非遺信息和政策法規。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https://ich.unesco.org/en/home)

提供了全球非遺項目的詳細信息,是了解國際非遺動態的重要窗口。

  •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http://www.mct.gov.cn/)

是權威發布各類文化政策法規及最新動態的地方,其中設有專門板塊介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含詳細的文本描述、圖片資料等。

  • 各省、市、自治區的文化和旅游部門網站

如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http://www.bjchp.org/)、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網(https://www.ichshanghai.cn/)等,介紹當地的非遺項目和活動。

02相關書籍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作者王文章

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著。探求、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基本規律,對我國非遺保護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理論與實踐問題作出思考與總結,著重回答了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到底有什么樣的價值?今天我們下這么大的力氣來保護它究竟有什么意義?應該怎樣對非遺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書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特點、價值、分類、保護的意義和理念、保護的方式都做出了明確的論述。

《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調查圖錄(1921-1930)》:作者魯道夫?P?霍梅爾

記錄了中國上世紀20年代的手工業器物,從鑄鐵制釘到水磨榨油再到磨剪織布、夯土墻畜力車,吃穿住行用,全面展示了上世紀20年代中國勞動人民生活所用的各種工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全面梳理了中國非遺保護的現狀與挑戰,為非遺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講》:作者馬盛德

全書從非遺的基本概念、具體實踐、存在問題及相關對策等進行了學術梳理和學理分析,全面介紹中國豐富而獨特的非遺資源,深入闡述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系統總結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典型而生動的案例解讀和分析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03博物館與展覽館

各地的博物館和非遺展覽館經常舉辦非遺主題展覽,如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參觀者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精美的工藝品,還能參與互動體驗環節,親身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04紀錄片與影視作品

《我在故宮修文物》展現了故宮文物修復師的精湛技藝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3集紀錄片,分別講述了青銅器、鐘表、陶瓷器、屏風、木器、手工刺繡、破損漆器、書畫等文物的修復過程。

《了不起的匠人》:是亞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紀錄片,攝制組遠赴大陸各地及香港、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將鏡頭對準極具匠心的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用微紀錄的形式展現精妙的幾十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風情。

05社交媒體與自媒體

在微博、抖音、B 站等平臺上,有許多非遺相關的賬號和話題,他們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并積極組織線下活動,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和支持。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現狀

雖然近年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些非遺項目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許多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由于缺乏傳承者而瀕臨失傳。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商業化浪潮也對非遺的生存空間造成了擠壓,一些非遺項目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了活力。

同時,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還存在著資金不足、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

六、我們能為非遺保護與傳承做些什么

01關注與學習

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非遺知識,參加非遺講座、培訓等活動,提高自身的非遺素養。

02 傳播與分享

利用社交媒體、朋友圈等平臺,分享非遺的精彩內容,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非遺。

03 支持與參與

購買非遺產品,參與非遺體驗活動,為非遺傳承人的創作和發展提供支持。

04教育與傳承

將非遺引入學校教育,培養下一代對非遺的興趣和熱愛。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活生生的文化實踐。它們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家園。通過了解和傳承非遺,我們不僅能夠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還能夠促進文化的創新和發展,讓非遺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關注非遺,保護非遺,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因為非遺,不僅屬于過去,更屬于未來,屬于每一個熱愛文化的你我他。

 

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育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育網”
  • 2.凡本網“來源”處標記“×××××(非食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為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聯系方式:電話?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網,作為行業信息交流和推廣傳播平臺,旨在通過匯總行業信息,舉辦行業活動等,呈現中國食育發展動態。
電話: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郵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外亮甲店1號恩濟西園

  • 食育網公眾號

  • 食育網視頻號

  • 劉老師 18500193189
    (微信同號)
  •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