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系統性闡述肥胖癥的病因學、流行病學、定義、診斷、評估、治療方式以及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对\療指南》提出多學科診療這一理念和模式,為肥胖癥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學、規范、同質化的診療方案,將有力提升肥胖癥診療效果。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4.3%、16.4%。肥胖癥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的獨立病種及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由肥胖導致的醫療衛生費用給我國衛生保健體系造成沉重負擔,肥胖癥防治刻不容緩。
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提出,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相關專業資源,提供肥胖癥診療服務?!秾嵤┓桨浮泛汀对\療指南》的相繼出臺,推動我國肥胖癥診療服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由于肥胖癥病因復雜,且常常合并多種相關疾病,對于肥胖癥的診療應當積極提倡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綜合運用行為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等干預手段。多學科協作診療,讓肥胖癥患者在選擇就診科室時有了更明確的選擇,也可規避不同學科的治療手段之間存在矛盾或沖突的問題,讓肥胖癥患者得到“一站式”全面管理。
然而,當前我國肥胖癥診療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多學科協作診療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多學科分工合作是目前的關鍵難點。雖然部分醫療機構已在積極建設肥胖癥診療中心/門診,但仍處于建設初期。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國內20%的公立醫院建立了減重中心/門診,其中75%為減重門診,內分泌科主導的減重中心是目前的主流形式。
為將多學科協作診療落到實處,需要充分調動二級、三級醫療機構的力量。二級、三級醫療機構學科種類較多,可通過建立肥胖癥防治中心或建立健全多學科協作機制,有效整合臨床營養科、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精神心理科、中醫科等醫療資源。這也意味著,應盡快破解多學科協作診療面臨的制約因素,比如由哪個科室主導,多個科室間如何進行績效分配,肥胖癥診療服務的具體收費與醫保支付,醫務人員制定規范化、個體化、連續化、依從性高的治療方案的能力等。積極完善相關政策、采取相應舉措,讓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有意愿、有能力投入到肥胖癥診療中,也應同步推進。
肥胖癥患者需要長期進行體重管理,因此,還應積極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鶎俞t療衛生機構與家庭醫生團隊最貼近患者生活,可以將肥胖癥患者的篩查評估、初步診療、科學用藥指導與長期隨訪管理納入家庭醫生服務范圍,實現動態、精準管理;針對不適合在基層診療的患者,要及時將其轉診至上級醫院。同時,基層還可以通過開展肥胖癥防治知識科普,讓居民自覺做好體重管理,預防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