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很多學校將“節糧愛糧”當作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為什么要節約糧食?該怎樣跟學生們講述“儉樸”的意義?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校長陳永平給學生們寫了這樣一封信,一起來看看吧!
新學年好!清晰記得上學期的開學典禮,我們談論了勞動與勞動教育的話題。在新學年的開始,厲行勤儉節約,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將成為我們的新主題。
我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實際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以糧食為例,當前我國要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2%以上的人口。雖然作為學生,并不從事農業生產,但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更應繃緊糧食節約這根弦,堅決杜絕和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仍在繼續,我國雖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復蘇較早,但是很多產業很多行業也面臨著生存發展的困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勺叩穆分挥幸粭l,就是要始終有著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然后艱苦創業,盡可能地節約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地節省每一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用的地方;盡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點一滴滋潤我們的國土。
古語有云:“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從這個意義上說,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最可依賴的資源,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
首先,儉樸是一種修身立德的良好生活方式。在《辭?!分?,儉,從人,從僉。“僉”意為“兩邊”“兩面”,“人”與“僉”聯合起來則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所以,儉之本義,就是指在思想行為生活等方面對自己加以約束、不放縱。對儉樸的理解,不僅包括財力物力的節約,更要上升到修身立德、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上來。
其次,儉樸是一種富有遠見智慧的生命境界。儉樸的精髓是一種遠見。儉樸能讓人去除生活中多余的枝枝蔓蔓,回歸生活的本真;既把生活過得五彩繽紛,又能摒棄過度的奢華。儉樸引導人們抵制低級趣味。儉樸之人不役于錢、不役于物,可以成為一個自由而有尊嚴的人。儉樸指向單純的生活。在儉樸之中,人們會更加懂得集中精力,聚焦人生目標。儉樸更是一種睿智。古人云:“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廣廈千間,夜臥八尺。”只有睿智的人,才能真正領悟“成由勤儉敗由奢”“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等古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歸根結底,儉樸不只是“個人吃飯、穿衣的等物質問題”,儉樸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境界,也體現對自然的尊重”。儉樸作為古老的生存智慧,其最具生命活力之處,就是能和一個現代觀念——可持續發展相融合。
再其次,新時代的儉樸包括理性的必要消費。需要注意的是,儉樸的確是代表著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但儉樸不是小氣、吝惜。倡導儉樸,更不是意味著要過“苦行僧”般的日子。過去,一提及儉樸,就想到“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清貧。其實,這是對儉樸的偏見和短視。今天,我們弘揚新時代的儉樸之風,本質上是反對不必要的鋪張浪費,儉樸之風本身就包含合理的、必要的、量力而出的正常消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美好生活前景,并不排斥消費。適度的理性消費和可持續的綠色消費,仍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一是靠內化于心的自覺。要真正意義上弘揚儉樸之風,全體師生就必須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覺悟,必須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自律。沒有這種內化于心的自覺、自愿與自律,任何形式的活動,都可能流于形式,都難以跳出“一陣風”的俗套。
二是有外化于行的實踐。弘揚新時代儉樸之風應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新學期開啟,學校將首先在用餐上倡導節儉,開展光盤行動。如開展班級評比活動,評比各個班級的節儉標兵、評比節儉班級等。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接下來,學校呼吁師生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家里吃飯,抑或是在外就餐,都要合理點餐、打包剩菜,厲行光盤。吃多少、怎么吃,看似是個人自由,實則也是公德的體現、生活理念的升級。鋪張浪費的“溢出效應”會不斷侵蝕社會資源,關乎公眾利益,因此節儉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每個公民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從節約糧食開始到真正走向儉樸的生活方式,這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傳承,也是時代新人素養的集中體現。學校呼吁讓全體師生自覺行動起來,使弘揚儉樸之風成為每一名師生的一種習慣、一種精神、一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