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版聯合國旗艦出版物《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將于7月24日正式發布。這份重磅報告深入探討發展籌資的核心議題,聚焦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即“零饑餓”)所需的資金投入,全方位剖析當前全球糧食安全與營養領域面臨的資金短缺挑戰。報告旨在破解當前供資不足困局,為發掘創新資金來源、強化資金流向透明度與問責制、優化資金使用效率提供戰略指引。
今天,值此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高級別政治論壇在紐約召開之際,圍繞“為消除一切形式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提供資金”這一主題舉辦了特別邊會活動,介紹了2024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的一些關鍵內容和重要結論。
報告指出,當前糧食安全和營養供資的定義繁雜多樣,直接造成數據估算結果差異懸殊。這導致難以精準鎖定存在資金缺口的領域,問責機制難以發揮應有作用,相關舉措落實效果無從追蹤。因此,建立統一、清晰的定義與評估標準體系迫在眉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發表視頻致辭指出,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領域亟需加強資金投入力度,強調應采用“精準滴灌”的資金使用模式,同時降低避險性質資金在總體供資中的比例,鼓勵更多具有直接影響力的投入,推動全世界朝著零饑餓目標穩步前進。
屈總干事指出,目前很多國家財政拮據,資金緊張,嚴重擠壓了政策、計劃和措施的施展空間。
他提醒指出,如果不及時彌補資金缺口,后果不堪設想,可能造成高達數萬億美元的損失。“今天花錢解決吃飯問題,就等于為增進明天的福祉進行投資,”他補充道。屈總干事強調,《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饑餓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往往位于融資難問題最突出的地區。因此,亟需創新思維,尋找那些兼具包容性與公平性的解決方案,為這些處于困境的地區撬動更多投資。
報告還指出,當前糧食安全和營養供資體系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資金分散、資金方對重點供資領域莫衷一是,大量供資主體熱衷于做“短平快”項目。要擴大糧食安全和營養領域的供資規模,關鍵在于讓各種融資渠道更好地對接,形成合力。糧食安全和營養問題點多面廣,錯綜復雜,需要多個部門配合聯動,協同治理。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庫倫在會上介紹報告時表示,必須摒棄各自為政的做法,以大局觀通盤考慮供資問題。只有這樣,資金方才能夠將糧食安全和營養目標納入更廣闊的資金流和投資版圖中。
另辟蹊徑,戰略指引
《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重新定義了糧食安全和營養供資衡量標準,旨在撬動更多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一新定義直擊當前供資領域的痛點:由于概念繁雜、口徑不一,導致供資流量的測算結果迥異,資金難以精準投放,項目落實問責和投資成效追蹤更無從談起。新定義站在宏觀視角,全面分析了導致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諸多不利因素。報告強調,為了持續解決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必須打破過去僅關注農業生產或糧食分配的思維局限,拓展更為寬闊的視野。
這一新定義涵蓋了公共和私營財政資源,既包括國內資金,也涉及國外資金。最終目標是確保穩定地供應、獲取和利用營養安全的食品,推廣健康膳食做法,以及相關的衛生、教育和社會保障服務。
更為重要的是,新定義擴展到了更為宏觀的農業糧食體系供資范疇。這類資金主要用于增強農業糧食體系的韌性,應對實現“零饑餓”目標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但不限于持續的不平等現象、健康膳食獲取途徑匱乏、價格高昂、沖突加劇、氣候變化以及經濟放緩等因素。
這一全新視角深刻揭示了當前發展援助的實際情況:大量援助資金紛紛流向食品消費領域。然而,用于應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主要不利因素的資金投入卻相對寥寥,用于提升衛生狀況的資金更是少之又少。
報告中提到的一項案例研究顯示:面對造成饑餓的主要不利因素,低收入國家政府的財政支出能力極為有限。然而,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官方發展援助資金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到這一至關重要的領域。
報告還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資金分配評估方法,打破傳統上將農業部門與基礎營養部門割裂開來的做法,指出糧食安全和營養問題并非單一部門能夠解決,而是需要跨領域、多角度綜合治理。報告特別強調,必須充分理解發展供資的規模和形式,才能真正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用,促進實現既定目標。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于從大局出發,提出以結果為導向的有效解決方案。比如,在農村地區拓寬能源供應渠道,農民就能使用電力灌溉系統和機械化設備,并確保糧食儲存和清潔設施不間斷運作,進而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在南蘇丹和蘇丹的沖突地區,基層動物衛生服務和牲畜疫苗接種提供了另一個生動的案例。這些看似普通的農牧服務,實際上為當地居民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促進了不同農牧民群體的對話。這種對話最終促成了地方層面的和平協議,對保障糧食安全的幾大支柱產生了深遠影響。
雖然要在全球范圍內應用這一新定義,還需要填補大量數據空白,但新定義無疑為優化現有資金配置、發掘新資金來源指明了方向。
報告對不同資金獲取能力的國家開出了一劑良方。對于能力有限的國家,爭取贈款和優惠貸款是最合適的選擇。能力適中的國家可以增加國內稅收,并將稅收與糧食安全和營養成果掛鉤。能力較強的國家可以將糧食安全和營養目標納入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等工具中。
三大舉措,破解困局
針對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供資困局,屈總干事提出了三大關鍵應對舉措。
第一,求同存異,協調行動。屈總干事強調,要采取精準滴灌策略,把錢花在刀刃上,支持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群體。
第二,提高風險容忍度,積極參與降低風險活動。屈總干事指出,農業糧食體系本身就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而且這種風險還在不斷增加。因此,捐助方和全球合作伙伴必須轉變思維,提高風險承受能力,主動參與到降低風險的活動中來。
第三,加大混合供資力度。屈總干事強調,當前面臨的挑戰已經超出了公共部門單獨應對的能力范圍。他呼吁采用更多的混合出資方式,通過公私合作伙伴關系,撬動更多資金。雖然目前混合供資在發展融資中占比尚小,但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讓原本因高風險而難以獲取的資源不再無法企及。
屈總干事對這三項舉措充滿信心,“如果我們能夠切實落實這三項舉措,我們就能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的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是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聯合發布的年度旗艦報告。這份報告將于7月24日在二十國集團全球反饑餓與貧困聯盟工作組部長級會議上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