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烹飪協會、食品工業協會、健康報社在2023年食品安全宣傳周就“合理膳食健康消費”發出倡議。
全文如下:
全文如下:
吃好每一頓飯是我們每天必做的功課,也是實現每一個“小家”健康的基礎。一日膳食是小事,也是關系到健康中國目標實現的大事。我們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為出發點,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為指導,呼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樹立正確的食物觀、健康觀,做合理膳食的踐行者,共同打造綠色健康消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傳承發展祖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和文明,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健康食物環境、人人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局面。
在此,我們聯合向全社會就“合理膳食健康消費”發出如下倡議:
一、重視合理膳食,做好飲食規劃。合理膳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關鍵,可以滿足人們在不同生理狀況、不同信仰及不同健康狀況下的營養需要,使機體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態。希望大家都重視合理膳食,吃好每一頓飯,做合理膳食的踐行者。
二、食物多樣,搭配合理。食物多樣是實現合理膳食結構的基礎。平均每天要吃12種以上食物,每周要吃25種以上食物,將食物的品種和數量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了解家庭成員,特別是孕婦、嬰幼兒、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的營養需求,做到食物品種和數量合理搭配。
三、蔬果多品。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對降低慢性病風險很重要。推薦餐餐有新鮮蔬菜,天天吃新鮮水果,并做好顏色深淺和品種的搭配,每天食用4種以上,蔬菜300~500克,深色占一半,水果200~350克。
四、奶、豆增量。奶類富含鈣、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應天天有奶類,保證300毫升。大豆制品富含優質蛋白質,膽固醇低,符合健康飲食原則,也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食品。建議日常生活中,適當增加大豆制品的攝入,補充營養,促進健康。
五、肉類重“質”。肉類在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的同時,也提供了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應優化動物性食物結構,增加水產品、禽肉和蛋類的攝入,每周至少食用2次水產品,每天食用1個雞蛋,控制畜肉攝入,每天食用畜禽肉40~75克為宜。
六、主食要“雜”。與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和雜糧富含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并減少了精細加工造成的營養素損失。主食應粗細搭配,每天食用全谷物和雜豆類食物50-150克,更有利于健康。
七、健康烹飪,飲食清淡。攝入過多的油、鹽、糖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應清淡飲食,學會并堅持使用控鹽控油工具,烹飪時注意少放油、鹽、糖。每天攝入烹調油25~30克、鹽不超過5克,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學會看懂食品標簽,選擇含油、鹽、糖低的食品。
八、多方攜手,共筑支持環境。各類學校、養老機構、餐飲服務單位、食品企業等要落實“三減”(減鹽、減油、減糖)要求,主動減少餐飲浪費,提供更切實有效的營養服務,與科研機構、媒體、學會協會一道,攜手合作,共同營造“合理膳食、健康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