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2017年秋季開始,所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均為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計劃縣。6年多來,宿州市營養改善計劃已累計惠及農村中小學生近200萬人,國家投入資金近20億元。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宿州市供餐學校為750所,供餐學生272638人。豐盛可口的營養餐讓廣大學生吃出了滿滿幸福感。
提高供餐質量讓學生吃得開心
牛肉燒土豆、青椒肉絲、紫菜蛋湯……在蕭縣官橋鎮皇藏峪小學食堂,熱騰騰的午餐十分豐盛,學生們吃得津津有味。“在學校也能吃到營養豐富的午餐真的很幸福。飯吃好了,我們學習也更有勁了!”該校五年級學生小青高興地說。
“每當我們排隊走向食堂,鼻子總會先‘吃’個飽,飯香牽著我們的鼻尖往前走。酸甜相配的西紅柿炒雞蛋、入口爆汁的紅燒茄子、香脆可口的炸雞腿……種類繁多,色香味俱全,惹得舌尖在雙唇的縫隙中來回打轉。”這是碭山縣魏廟學校陳思彤同學在“營養餐吃出幸福感”演講時的真情告白。
“每當我們排隊走向食堂,鼻子總會先‘吃’個飽,飯香牽著我們的鼻尖往前走。酸甜相配的西紅柿炒雞蛋、入口爆汁的紅燒茄子、香脆可口的炸雞腿……種類繁多,色香味俱全,惹得舌尖在雙唇的縫隙中來回打轉。”這是碭山縣魏廟學校陳思彤同學在“營養餐吃出幸福感”演講時的真情告白。
實施營養午餐計劃,營養健康是根本追求。宿州市各縣積極配備專兼職營養餐食譜制訂人員,取得營養健康管理相關證件或經參加“學生電子營養師”軟件培訓后,為供餐學校制訂適合小學、初中階段學生健康成長的營養食譜,確保營養餐搭配科學合理,菜肴更受學生喜愛。
“學校食堂參照學生營養標準和配餐指南,結合學生體質狀況和當地飲食習慣,科學制訂一周菜譜,均衡營養配餐,為學生提供營養合理、色香味俱全的午餐。”靈璧縣韋集中心學校校長崔少華說。
食材好,飯菜才好。為讓農村孩子“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均衡”的幸福工程落到實處,宿州市各供餐學校嚴格執行學生營養餐就餐實名制簽名制度。各縣都制定了《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結算操作規程》和《營養改善計劃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膳食補助資金結算流程。
靈璧縣依托“優質采”平臺,通過競標方式購買的食材由中標企業按照合同規定,統一將食材運送到兩個加工配送服務中心,對食材、輔料進行分揀、清洗、處理、初加工、冷藏后,參照市教體局營養辦統一制訂的帶量帶價食譜,對所有食材、輔料進行統一分類包裝,用冷鏈車分送到全縣253個營養餐食堂,由學校食堂烹飪加工后,供本校學生食用。加工配送服務的所有費用均由財政負擔,與學生膳食補助資金完全剝離,保證資金全額用于學生營養餐食品。
“一定要守護好學生的‘口糧’,讓膳食補助的每一分錢都吃進學生嘴里,將民生工程做好做實,讓學生吃得更加開心、家長更加放心、社會更加滿意。”蕭縣教體局營養辦負責人表示。
優化供餐環境讓學生吃得舒心
“我們學校食堂窗明幾凈、寬敞明亮,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好的飯菜,在這里用餐真舒心。”這是靈璧縣九頂初級中學九(7)班學生李福雁的深切感受。
九頂初中食堂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多年來,該校先后投入近百萬元,為餐廳安裝了電子感應門、視頻監控系統,添置了空調,新建了高標準洗碗房,改建了學生餐具洗漱池,極大提升了飯菜加工以及學生就餐環境。
像九頂初中這樣高標準的學校食堂、餐廳,在靈璧縣還有很多所。幾年來,該縣先后投入3億多元新建、改建學校食堂150所,為所有供餐學校食堂配齊配足了餐桌、餐飲、配送車、鍋、灶等設施設備,并為每一個食堂安裝了視頻監控,實施“明廚亮灶”工程。
自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碭山縣財政累計投入3.35億元,采購了必備的學校食堂設施設備和學生餐飲用具,升級改造了80余所學校食堂,進一步改善了學生餐飲條件。
蕭縣針對營養改善計劃供餐食堂條件簡陋、設施設備老化損毀情況、“互聯網+明廚亮灶”達標情況等進行摸底調查,積極籌措薄弱學校改造資金,及時進行維修改造、招標采購。制訂改造升級時間表、路線圖,于2023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改造、維修工作,全面推進供餐條件整體提升。
泗縣“三管齊下”,加快學校食堂建設步伐和改造力度,先后新建、改建食堂2.8萬多平方米。完善食品安全設備設施,建立食品安全宣傳欄,完善防鼠、防蠅、防潮等三防設施,升級更換餐廚設施。
加強過程監管讓學生吃得放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宿州市把學生營養餐吃得安全和放心放在首位,各供餐學校嚴把食材安全第一關。
碭山縣所有供餐學校食堂所需的米、面、油、肉等大宗食材,均由縣教育局統一招標供給,其他蔬菜和調料由學校與有資質的配送單位簽訂合同后統一配送,從源頭上保證了食品安全和學生健康。同時,該縣教育局聯合市場監督局等部門,成立學校食品安全檢查組,每年春季、秋季開學時,對全縣所有供餐學校食堂開展全覆蓋檢查,重點對食堂衛生、食譜公示、留樣、食材貯存、加工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現場指出,立即整改。
蕭縣所有供餐學校食堂所需米、面、油、肉等四項大宗食材,均由縣政府采用“四統一”招標配送,即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分配、統一運送;蔬菜等食材由鄉鎮中心學校按“四統一”招標配送,保質保量保鮮,堅決將劣質食材拒在校門之外,筑牢食材采購安全防線。同時,對食材嚴格落實“雙人查驗”入庫制度。食堂安全員、食堂管理員每天對采購食材的重量、保質期、新鮮度等進行嚴格把關。此外,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嚴查隨貨票據票證,米、面、油食材需提供每批次產品合格證,肉類每次配送均需提供檢疫檢驗合格證明,調味品需提供生產廠家的生產許可證及質量檢驗合格報告。
靈璧縣完善了食材“五檢”措施,即加工中心接收食材前快速檢測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瘦肉精、細菌含量等;加工中心進行初加工成品抽樣檢測;市場監督管理局定期請第三方抽檢;各供餐學校食堂對送到食堂的初加工成品“一看、二聞、三觸”,并做好留樣;飯菜成品后,學校負責人檢查并試餐。
宿州市積極做好營養餐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水平。
蕭縣舉辦全縣供餐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培訓班。來自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總監和從業人員共1000余人參加培訓。通過培訓,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水平顯著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明顯增強,為學校食堂供餐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宿州市還通過大數據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不少學校引入物聯網管理理念,進行視頻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將“透明廚房”向“視頻廚房”升級,實現“可識別、可搜尋、可抓拍、可感測、可遠程、可預警”的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
碭山縣所有供餐學校食堂實行“明廚亮灶”工程,在學校食堂粗加工區、切配區、洗消區、主副食庫等關鍵部位安裝高清攝像頭,并在學生就餐大廳顯著位置安裝電子顯示屏。師生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同步觀察食堂食品加工制作的全過程,對食品制作過程進行實時監督。
“這些智能探頭太厲害了,燒菜時沒有佩戴好口罩和帽子,隨時都會被抓拍,并且公布在監管平臺上。現在廚師的不良習慣發生率大大下降了,管理起來也更輕松了。”泗縣屏山中心學校分管食堂的副校長說。該校食堂所有關鍵控制區域都安裝有高清攝像頭,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智能分析,對違規情形自動產生告警信息,抓拍后公布在監管平臺電子屏幕上。像屏山中心學校食堂這樣的“智能監管”,目前在泗縣所有的供餐學校都已實行,并全部接入縣教體局和市場監管局視頻監管平臺,讓社會各界共同監管學校食堂的運行,也時刻提醒并監督食堂人員必須遵守制度、規范操作、明確職責、擔當作為,把學生的健康安全置于首位。
“我們將繼續守護好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均衡膳食營養,讓享受營養餐的鄉村孩子吃得放心、舒心、開心,快快樂樂生活,健健康康成長。”市教體局營養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屈海波圖/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