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被確定為省級勞動教育試驗區以來,日照東港區結合區情、校情和學情,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努力完善保障機制,強化科研引領,豐富勞動教育載體,切實增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效。
一、強化機制保障,高位培厚勞動教育“生根土壤”。
成立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領導和指導。各學校成立勞動教育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對勞動教育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落實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確職責,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先后制定出臺了《東港區創建勞動教育實驗區實施方案》《東港區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勞動教育學科融合模式,根據在校學生年齡特點建立勞動清單,在全區中小學設立勞動周,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和學生素質評價體系,讓中小學生勞有所依、勞有所獲。把勞動教育作為衡量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納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導體系,通過開展常態化督導和專項督查、勞動教育質量監測等,把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作為學校評優項目標準的重要內容,確保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二、強化科研引領,增強勞動教育內生力。
成立勞動學科教研共同體,配備勞動教育專兼教研員18名,專兼職教師695名。加強業務培訓,累計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培訓12次,努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為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人力支撐。以學科教研共同體為支撐,積極開展全區“同備同上一節課”磨課研課主題活動,大力提升勞動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由勞動學科教研員根據教材按單元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工,組織骨干團隊進行集體備課。每個團隊由主備人和不少于3人組成團隊進行先周集體備課。在備課團隊集體打磨的基礎上,由學科教研員、學科教研共同體成員(兼職教研員)進行再次把關審核后,向全區發布。學科教師在使用時結合實際進行二次備課、三次備課。截至目前共磨課研課256節,為學科教師搭建了磨課提升、研學相長的平臺,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提高了勞動學科的課堂教學水平。目前,已創建市級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學校5所,區級實驗學校10所。開發木工、扎染、陶藝、非遺等校本課程120余門,通過開展“勞動+文化”“勞動+生態”“勞動+志愿服務”等融合教育,努力形成“一校一清單,一校一特色”。開展勞動教育研討會2次,以綜合實踐為依托評選區級勞動教育優質課18節,7項勞動教育創新成果獲市級項獎,2項參加省級評選,形成分學段、分專題的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包。
三、豐富教育載體,搭建勞動教育全陣地。
通過“內建外聯”方式拓展主題勞技室,根據學校勞動教育主題,采取掛靠、共建等方式,豐富勞動教育資源,體現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發展格局。各學??朔葓龅叵鄬Σ蛔愕睦щy,打破資源瓶頸,開發打造校內種植實踐基地56處、養殖基地6處。每班聘任勞動指導教師,指導學生規范安全使用農耕用具,開展種植設計,種植藍莓、草莓、西紅柿、小麥、玉米等近20種蔬果作物,加強日常精細管理,記錄生長過程,舉辦采摘品嘗節、豐收節等活動,共同體驗勞動的快樂和價值。同時,充分挖掘社會面勞動教育資源,采取和村居、村民、企業、工廠、工人合作的方式,定期到校外實踐基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依托東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農耕科普體驗區,建立紅領巾成長驛站,設立開心農場,分田到城區33所學校,為每所學校提供一塊勞動試用田,構建以農耕體驗為主的學校社會勞動育人模式。目前,全區共打造校外勞動教育基地42處,開展校內外勞動教育活動256校次,參與校外勞動實踐活動3.5萬余人次。
四、建立協同機制,營造良好勞動教育氛圍。
充分建立家校社協同聯系機制,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家委會作用,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共同營造勞動教育良好氛圍,形成育人合力。通過問卷調查、生活自理技能比賽等形式強化生活自理技能、家政服務技能的掌握,開展整理個人物品,打掃房間,清潔好個人桌椅,做好個人衛生、養護花草、烹飪簡單菜肴等,每周發放《家庭勞動實踐教育卡》,精心記錄日常勞動內容。寒暑假期間集中開展家務勞動、社會服務勞動主題實踐活動,及時做好家務勞動周記錄評價表,以此為依托評選表彰一批勞動小能手,讓勞動教育在社會大舞臺中綻放生機和活力。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到校外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今年參與志愿服務勞動達6.7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