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懸掛的警示標識分為橙紅綠三色,主要針對含糖飲料和代糖飲料。橙色標識提示每日添加糖食用量應少于25克;紅色標識提醒過多攝入添加糖可增加齲齒和超重風險,建議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飲料;綠色標識則指導市民如何看懂營養成分表,關注飲料的含糖量。
記者采訪發現,部分市民買飲料主要憑口感,并不關注配料表。“我平時買飲料不太看配料表,喜歡喝什么就買什么,僅根據口感來判斷它的含糖量。”市民張女士說。
也有市民表示,在選購飲料時,會優先選擇低糖或者無糖飲料,認為這樣的飲料更健康。彭慧提醒,有的飲料雖然聲稱無糖,但是添加了人工甜味劑,且含量不低,“大部分飲料都添加了人工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這些添加劑喝多了,可能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會血糖升高。這類飲料也在我們本次宣傳的范圍內。”
現場,疾控工作人員指導消費者如何看配料表。并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讓居民了解含糖飲料的危害和健康科普。
“市民在選購飲料時,首先要看營養標簽,如果沒有標注含糖量,可以看100毫升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含糖量接近碳水化合物。比如每100毫升含有碳水化合物5.2克,含糖量差不多5克左右。每100毫升添加糖量超過5克的,就可以認為是含糖飲料。”彭慧補充道。目前,嘉定區疾控中心已在全區12個街鎮的14家超市開展《含糖飲料警示標識應用與效果評估》工作,本月底將推廣到全區100家大中型商超及便利店。
科普信息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含糖飲料的定義是,在飲料制作過程中人工添加糖,含糖量在5%以上(≥5g/100g)的飲料。常見的含糖飲料包括軟飲料、果汁、運動飲料,加糖的咖啡、茶、奶茶等。
含糖飲料的危害?
1.肥胖:糖分攝入過量是誘發兒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兒童更容易在成年后出現體重超標,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癥、癌癥等各種疾病的風險。
2.脂肪肝:過多的糖分攝入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容易誘發脂肪肝。
3.脫發:清華大學在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研究表明:每一口含糖飲料,都在薅走你的頭發。與不喝含糖飲料的人相比,每周飲用超過7次(>3500毫升),男性型脫發風險增加3.36倍。
4.齲齒:含糖飲料喝多了之后容易對牙齒造成損傷,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5.骨質疏松:含糖飲料給人體增加了額外的負擔,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同時容易導致骨質疏松。
6.代謝功能紊亂:過量攝入含糖飲料,還會引起“甜食綜合征”,影響到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
怎樣控制含糖飲料的攝入?
1.看配料表:配料表內如白砂糖越靠前成分含量就越多,或看營養成分表含糖量一欄的數值。飲料甜味劑一般是蔗糖、果葡糖漿、安賽蜜等。一瓶330毫升的可樂含有添加糖36.96克,已接近人體一天最高建議攝入糖量。
2.多喝白開水:用白開水、礦泉水等替代含糖飲料,養成隨身攜帶水瓶的習慣,即使外出也能時刻保持水分。少喝果汁,盡量選擇吃新鮮水果,養成記錄每日糖分攝入量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