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推廣人,撰寫《給媽媽的第一本食育書》。2015年開始研究、實踐與推廣食育,在這個過程中結合在地文化,設計了很多適合本土的食育項目與課程體系,倡導更多父母開始自己的家庭食育,并通過食育支持孩子們的成長。
陳小龍老師首先表達了他的兩個主要觀點。
第一,他認同營養是食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營養并非食育的全部。
第二,陳小龍老師認為食育教育的對象之一是孩子,但并非僅限于孩子。
1.食育生活實踐
為什么要把食育融入一日生活中?
陳小龍老師以三個生活中的小例子“做飯和享用一日三餐”“感官里充分去體驗”“好奇心去發現故事”來與大家分享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將食育融入其中的。
他強調,食育不僅僅是針對兒童進行的教育,而是一個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教育。從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三餐開始,通過感官去感受、體驗,轉化為一種審美的享受,到最后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和過程。所以說,一日生活不僅僅是填飽肚子那么簡單,它其實還蘊含了“育”的功能,它讓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2.一日三餐的食育活動
到底如何把我們的生活和食育結合起來?
陳小龍老師以其獨到的教育視角,提出來一個概念,他認為我們的實際生活與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脈絡連接,同時,這些食物的脈絡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并在某種程度上塑造著我們的行為和習慣。
陳小龍老師從“吃剩是第一個問題”“種吃從來距離我們不遠”“買吃是一個社區活動”“做吃是家的愛和傳承”四方面分享了一日三餐的食育活動。
吃是食物的開始,也是食育的基礎,食育最大的活力和最豐富的地方在于“我們要吃掉它”,我們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感受食育。
3.生活中融入食育的感受
生活越平淡越幸福,食育是吃也不只是吃。
食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學會生活。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走得更遠。
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學習食育,讓我們懂得理解感恩、學會表達愛、掌握自己并探索世界。
?世界上還有很多更有趣的事,愿每一個人都能好好地享受這個世界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