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決策部署,強化課程設置、平臺建設、專業指導、服務支撐,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著力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能力,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強化課程設置,健全勞動教育體系。對標國家勞動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指導各地各校加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將勞動課納入必修課,每周不少于1個課時。在教育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動手能力、職業技能的培養,持續提高學生勞動素養。如貴港市覃塘區中小學結合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開設手工、園藝、民族工藝等勞動課程,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勞動教育格局。優化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以實習實訓課為載體加強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指導高校圍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通過服務學習、實習實訓、科學實驗、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建設“通識必修課程+實踐環節課程+學科專業課程+通識選修課程+第二課堂勞動實踐”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開展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通識與專業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將學生參加勞動教育與實踐活動獲得的榮譽及表彰等計入學分,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
強化平臺建設,豐富勞動教育資源。引導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建設校園勞動教育場所、綜合勞動實踐中心、家庭勞動教育陣地、校外勞動教育基地,進一步豐富拓展勞動實踐場所;搭建勞動實踐平臺、評價平臺、展示平臺等,構建勞動教育大課堂。聯合建設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遴選認定一批山林、草場、農場、廠礦企業、種養殖場、福利院、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場所,納入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優化中小學校校園規劃設計,利用食堂、實驗室、天臺閑置空地等資源,建立校內勞動實踐場所。結合高校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推動各市的農業綜合體成為學校的“校園農場”。如玉林市中農富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桂林市喜耕園家庭農場、南寧市老木棉匠園、北海市赤西田園研學基地等,大力拓展實踐場所,努力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為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專業指導,建強勞動教育隊伍。指導學校結合實際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聘請能工巧匠、勞動能手、家長志愿者等擔任兼職教師。積極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五老”獨特優勢,組織190余名“五老”人員定期到學校開展勞動技能指導、講述奮斗故事,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結合區域產業優勢和辦學特色,因地制宜開發特色化課程和校本課程,引進一批手藝人、傳承人、老匠人,將設計室、創作室、工作室建在學校、設在教室,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引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貴港市覃塘區小學建立編織工作室、壯族農耕文化館,疊彩區小學建立陶藝室等。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國培”、“區培”計劃,面向中小學老師、勞動課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進一步提升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加強勞動教育科學研究,不斷改進勞動教育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勞動教育實效。健全勞動教育專任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圍繞工資待遇、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骨干教師培養等方面完善相關政策,確保勞動教育專任教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強化服務支撐,夯實勞動教育保障。將勞動教育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計劃,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補充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為學生勞動教育提供可持續的經費保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參與的勞動教育安全管控機制。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結合學生特點、性別差異、體能狀況,選擇差異化勞動教育項目,合理安排勞動時間和強度,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范,切實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織密筑牢“安全防護網”,守好勞動教育安全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