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口氣讀完了《三重專注力》,蠻吸引我的是其推薦語:如何提升互聯網一代最稀缺的能力。為了符合時代加了互聯網的噱頭,其實應該是人人都需要的三個能力。
這本書是由《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圣吉,一位管理學大師,學習型組織之父和《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社交與情緒學習運動的發起者,共同編著的一本有關于教育的書籍,書中還有中國教育界泰斗級人物顧明遠教授與作者探討教育的內容。值得每一位教育者閱讀。
自從做了食育以后我非常關注教育的動態,對于現有教育的模式有些許不滿可能是大多數教育者的態度。畢竟時代在變遷,而教育還處于200年前所創立的模式,工業時代的教育模式是把人培養成為聽話的工人,而智能時代,我們再像流水線一樣培養人確實是落后的,在這件事情上全球的教育都處在一個改革期,就要看誰能夠找準方向大膽向前了。我也非常期待教育變革,我希望自己不是一個吃瓜群眾,而是參與者和創造者,這就是我希望能夠探尋創新教育模式和食育的原因。
言歸正傳說說《三重專注力》都包括什么?
前面三階段,都是對于書中內容的提煉,最后一部分是我想要闡述的與食育相關的內容,食物與自身、他人、生態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在青少年兒童的生活中真實存在,在我看來是最好的教育載體。這三重關系的建立與本書內容不謀而合,所以后面算是我歸納總結出來的,但不是為了下結論,而是為了深化自我的認識和聽取不同人的觀點。
1 關注自己(包括自我認知、自我控制)
——自我認知
——自我控制
我們現在多數的健康問題來自于吃多了,而不是吃不飽。食物的多元化和易獲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誘導了味覺的貪婪,現代人吃飯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饞。去年我們帶隊去日本參訪,吃了他們的校餐后大家紛紛表示吃不飽,其實吃不飽才是正確的飲食觀念,我們常說7、8分飽,就是吃不飽的意思。但是我們多數人,總覺得吃飽才有幸福感、安全感,這是錯誤的,需要有意識的自我控制。
關于自我控制中的訓練,作者提到的是棉花糖的事例,但是我認為在烹飪過程中這樣的培養無處不在,烹飪是一個把食材變成菜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專注和等待。而這種專注和等待完全來自于必然,而不是人為所致,烹飪過程中會碰到刀、火、電,需要注意安全,所以必須要做到專注。食物在調料、烹煮的過程中需要時間才能成熟,需要等待,這些非人為的影響,是可以真正讓孩子們手、腦、心并用,得到現實性的自我控制。
2 關注他人
我們在關注他人的時候常常是關注我們能夠觸及到的人,但是有一些人我們觸及不到,卻與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食物背后所連接的人,他們是不容忽視的,很少有人覺得農民和自己有密切的關系,那是因為我們了解的太少了,如果我們了解到沒有農民,食物就無法獲得,如果他們沒有好的生活境遇,我們的飲食就會受到威脅。那些我們認為用錢就能夠買到的食物,最終還是有著無數人的辛苦付出。包括運輸者、銷售者以及離我們最近的烹調加工的人,也許就是我們的母親或食堂的大廚。倘若我們能夠對他們產生一絲善意和感恩,是否就能夠學會對他人多一些體諒了呢?
當然不僅如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我們所產生的飲食習俗,也是在食育中要學習的內容,這個內容所關切的就是不同、多元下的理解和包容。這也正是本書中不斷提出的理解他人。這很有意思,我們出版的《食育》教材中有一節課中講到不同伙伴(起初是民族,因為涉及出版的民族問題所以改為伙伴)一起吃飯,大家來演繹一下點菜的過程,這個過程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心中有他人的理念。這也是飲食禮儀中所體現的重要性,人際關系的建立。所以歸根結底食育中與他人連接的部分也有著不同層次、多元內容的展現。
我很喜歡文中一段愛因斯坦的話:“人類是我們成為宇宙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限的一部分。對自我、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都與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割開來,這是一種意識的錯覺……要把自己從這個限制性牢籠中解放出來,我們需要做的是擴大同情心和悲憫,全然擁抱所有的生命和自然之美。”
我們活在一個大系統之中,從飲食上我們單單考慮自身的健康是不對的,我們還要考慮這個大系統的健康,所以去年《柳葉刀—EAT》中提到2050年地球人口超過100億,地球從未養活過這么多人,并且隨著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耕地減少,人類在這一時期物資匱乏下所面臨的的危機是難以想象的,而你我是有望活到這一天的人,我們明明知道這一切,但是我們如此無能為力,我們的不安與惶恐甚至難以與孩子說明。但我們可能忘了他們也是這其中的一份子,他們應該客觀的了解未來所面臨的困難,他們也許比我們更有辦法。
本書中反復強調的是在教育中相信兒童的能力。我想這是值得去做的事。比了解哪個專業未來能夠賺錢,更值得他們關注的是應該如何和大系統和平相處下去。從而理解復雜世界中系統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說到食育中人與人、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我最初聽到是去年在食育實訓班我非常尊敬的禹明善老師提到的,當時如當頭棒喝。一直在思考這個邏輯是否在教育上有被證實其價值呢?所以遇見這本書就沒有遲疑的一口氣讀完了。
生命很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你想弄明白的事情,總會有機會。感謝那些推我步步向前的你們,或人或事都值得感激。期待與不同領域的伙伴共同探討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