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昌邑市堅持教育和勞動相結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探索形成了“目標領航+平臺支撐+系統實施+互相融通+評選推介”為一體的區域勞動教育發展模式,促進了學生全面持續健康成長。2022年6月,昌邑市獲評“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一、強化目標領航,構建勞動教育工作新格局。一是高位推動。發揮專班領航作用,組建以教體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勞動教育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全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意見》等10個文件,明確勞動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組織保障等內容,確保勞動教育實施有章可循。二是高端引領。發揮專家精準把脈作用,落實校長主體責任和發揮師生首創精神,建立由10位專家組成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委員會,每年開展“勞動教育論壇”1次,每季度開展“勞動教育專家講座”1次,培養勞動教育教師隊伍300余次,努力提升勞動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勞動教育實施效果。三是高標評價。發揮評價導向作用,制定《昌邑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質量評價考核細則》,對各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實踐基地建設、師資團隊建設等5個板塊13個指標進行常態督導和量化考核,引導學校及時調整勞動教育實施策略和方式,促進勞動教育真正落地見效。
二、強化平臺支撐,聯動共建全方位保障網絡。實施“對接高校·招才引智”策略,轉化高校優秀研究成果4項,合作課題研究12項,合作開發校本課程26個,著力提升全市勞動教育平臺建設水平。實施“一校一模型一品牌”推進路徑,與73所學校共建勞動教育聯盟,建立勞動教育教師培訓體系,設立勞動教育名師工作室6個,培養勞動教育“種子教師”100位,不斷提高勞動教育實施專業化水平。加強學生農業勞動、商業活動、工業生產等方面勞動體驗指導,組建以民間傳統文化藝人、退休工廠技工、家長志愿者、杰出農民代表為主體的勞動教育社會指導團,提升學生勞動教育體驗效果?!?ldquo;勞動幸福銀行”—勞動素養多元評價案例》獲評山東省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
三、強化三維建設,系統實施高質量勞動教育。圍繞“家庭、學校、社區”三維領域整體建設,建設“家校共育課程超市”,開發6個系列20余個親子家庭勞動成長課程,通過家長學校、家庭勞動教育主題講座,發布“12歲前應做的30件事”倡議,推送家庭勞動“小技巧”視頻資源,現已形成成熟的家庭勞動教育模式。建設龍池小學“一館一坊三室一長廊一基地”、下營學校“走向蔚藍”海洋勞動教育展館等展館展廳12處,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物理空間支持。發掘鎮域文化特色,通過聘請民間藝人、非遺文化傳承人等,讓區域工藝文化扎根校園,打造了“絲綢之‘路’”、“紅色剪藝”、“問道土陶”、“多彩布藝”等特色勞動教育品牌20余個,進一步弘揚傳承了優秀傳統技藝。
四、強化互相融通,打造城鄉勞動教育共同體。一是構建城區學校的社區服務體驗模式。制定個性化公益服務勞動實施方案,聯合民政、環保、園林等部門設置形式多樣的“專家入學校,學生進社區”活動項目,與社區簽訂聯建共育協議,實現資源交流共享。二是構建農村學校的工農聯建實踐模式。著力打造“農田園+工業園”的生產勞動教育模式,與果園、大棚種植園建立中小學農業生產實踐基地,開展果蔬稼穡的種植、養護和分享活動,豐富學生農業勞動體驗。聯合企業、工廠建立“中小學工業技術研修基地”,組織學生走進工廠參觀,豐富學生的生產勞動體驗。三是打造城鄉聯動“美麗鄉村建設”。組建400余個志愿團隊參加社區美化亮化清潔活動,參與“鄉村一日行”“城鄉友好學校”等研學旅行活動的師生達3萬余人,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和熱愛祖國情感。
五、強化評選推介,持續推動教育進階升級。加強勞動教育規范化評選創建活動,積極選樹典型、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不斷提升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水平。先后組織評選縣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12所、校外特色勞動教育基地30個,開展勞動教育專項課題研究60個;向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推送全國、省、市學校勞動教育案例35個,推送縣域學校典型案例8個,促進同類學校跟進式發展,擴大優質勞動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通過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報、山東省教育廳網站、濰坊教育發布等媒體,推介勞動教育典型做法等60余個,營造了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