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我想有兩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把食育納入勞育這項工作是否會受重視,如期開展。雖然勞動教育已經在政策上國家非常重視,但是在具體落實上還屬于邊緣性的課程,所以想讓教育部門從上到下重視起食育的這項工作有難度。
二是,食育本身在基礎教育的學科中是有要求的,健康教育加勞動教育如果能夠很好的系統設計一下教育內容是可以把食育的內容完全融入的,但是是否有專業性的人才可以做這項工作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放棄肯定想過無數次;堅持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責任,做食育這么多年來,大家對于食育推動計劃的信任,以及現在取得的成果,在這一路上獲得的支持,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二是,熱愛,在做的過程中最興奮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們有變化,那是很強的動力。
食育推動計劃是以推動食育進入基礎教育為基本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比較大的困難:
一是對于學校教師的培訓不穩定;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培養的沖突,在學校里除了需要考試升學的學科以外,對于其它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會出現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傾斜,所以能夠穩定的培養一批教師開展食育工作有難度;
二是模式在推廣的時候缺少經費;教育部門、學校在這方面的投入有限,經費保障;
最需要的支持:1、高??蒲蟹矫娴闹С郑?、項目經費上的支持。
目前中國已經有一部分和“食”相關的企業開始行動了。我相信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參與食育。因為這是利國利民利己(企業)的事,從日本的案例來看,企業做食育既對社會有貢獻,又能提高員工健康意識以及工作積極性,還能與消費者產生更好的連結,從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希望更多企業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非常愿意攜手更多優秀的企業,助力食育在中國的發展。希望大家一起“用食物來承載教育,從碗里看見地球”。
目前食育師的概念很新,也不是一個必修課,但是一個加分項,學習后,可以為自己當下的事業賦能的。所以我認為食育師培訓的受眾群體很廣??赡茏钕葏⑴c學習的是:營養師、老師、廚師、與“食”相關企業的工作人員等。我們攜手日本食物觀教育研究所,日本學習院女子大學共同推出的食物觀教育培訓是相當專業和落地,近期會在線上開放日本食物觀教育研究所的食物觀教育版權課程及食育師資質認證。在日本,食物觀教育是一門大學課程,它有完善的體系,教育理論,以及教育手法,在日本也有多年的踐行,能很好的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相信大家學習后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我們也期待屆時有更多人來參與學習,希望我們食育人的團隊越來越大。
首先這個需要看你們配餐中心的客戶是誰,比如學生,或者公司職員,或者醫院,養老院等。我們需要根據你們的顧客群體去做專業的建議,群體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最開始大家可以參考我提到了大多數日本企業會選用的方法:參觀工廠,開設料理教室,提供健康食譜,在公司網頁上提供食育的相關信息,科普食物的營養,研發或提供健康營養的菜譜,開發一些營養均衡的食品去推廣,開發食育的教材,和周邊的農林水產相結合開展體驗活動等等。大家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去找一些點嘗試開展食育活動。
把食育作為興趣去做和把食育作為事業去做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下我為了做好“食育”,需要考慮很多事情,感覺耗費大量精力在非食育之上,其實我更希望自己靜下心來探索和記錄。目前食育對于國人來講不是痛點,也不是剛需,更沒有被重視,所以推動起來很慢,成效不大。作為企業來講,難點是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 最需要的支持:一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層面來推動這件事。二是需要資金支持,當下盈利比較困難,如果有資金支持,相信我們會做的更好,走得更遠。三是需要人才支持,期待更多人參與進來,一起推進食育在中國的落地。
理論課程只要是開課年級的學生,都能全員參與。實操課課程只能分批次去開展,一次性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實踐基地:所有學生都能參與。
要想在農村地區的學校,確保學校的食育知識能改變孩子的家庭飲食習慣,必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讓家長積極參與學校食育工作。
食育課程中有涉及到中國食文化,如:筷子的正確使用、餐桌禮儀與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等等。
做好協調并不會感到吃力,因為我組建有食育團隊。確定想過做專職。
推進食育工作,需要家長、社區、社會各界的支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需要得到贊助、籌集經費,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多的經濟支撐。
接觸食物越多的環節,就能有更多的場景和機會自然的學習到各種食物所具有的信息。但我們也不能總是抽象的講食育而脫離了食物、脫離了生活。所以要從像是包餃子這樣真實具體的食物與生活場景入手,延申到各種各樣食物在自然與社會中的各個環節,從而讓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自然而然的從食物中學習。
食育是個大概念,包羅萬千。落到食育課層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切入點。雖然我上面提要延申到各個環節,但這之間并不矛盾,一個具體的切入點也是引導參與者更容易理解與進入的關鍵。比如戲劇食育、繪畫食育就比食育更具體,自由戲劇食育就比戲劇食育更具體。就切入點而言,越小越深。
兩個角度,一個是無論要涉及到食育中的任何一個部分,如數學、語文等等,都有作為一個學科的內在知識邏輯和系統,作為教育者一定要盡可能深入的了解、理解這個邏輯并基于此進行設計。另外一個就是了解兒童發展的內在邏輯,一般孩子的普遍規律與對特定個體、集體的發展狀態都要進行了解并做出判斷,基于此進行設計。另外提醒一點,一般食育都是跨學科的,所以如果涉及到多學科,那么跨學科視角或者融合教育的視角也需要補充進來。
在設計開展自然食育活動時,會以天然食物為載體,運用自然教育、教育戲劇中的方法來開展活動。
比如2019年在杭州三生谷舉辦的“微生物是看不見的魔術師”自然食育夏令營中,教育目標是讓都市親子家庭了解微生物與健康、微生物與土壤、環境的關系,進而避免過度消毒,建立與土壤的連接。
食物方面,我們用在地的天然食物,以及用天然食物制作發酵食物;自然方面,夏令營期間我們帶領孩子們培養、觀察土著菌,以當地泥土為主要材料,進行自然藝術工作坊等;用以上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直觀的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作用。戲劇方面,整個夏令營用繪本《微生物是看不見的魔術師》為線索,小朋友們熟悉繪本后,老師會鼓勵、引導他們結合夏令營期間的所學所玩所感,創編出關于微生物的故事和劇本,并且用創造性戲劇的方式表演出來,作為最后的結營演出。
通過以上集中方式的有機結合,自然食育活動會更佳有趣有味,體驗感更強,有助于參與者將這些感受內化成自己的行為。
萬事開頭難,食物教育在國內發展不久,在推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優先解決的,主要是師資的積累和培養公眾對食育的認識,有了老師和學生,探討一種教育及其教育目標才有意義。 好吃的自然食育學堂和我們的資助方中國綠發會良食專項基金正在推動的“未來知食力——可持續食物體系在中國的教育實踐”項目,旨在培養自然食育師資及向公眾普及圍繞可持續食物體系的自然食育理念。歡迎大家關注支持。 聚沙成塔,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