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乡村振兴和民政救助工作中,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是三类常见的帮扶对象。
三类帮扶对象的定义
1.监测户
监测户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对象,包括三类情况:
脱贫不稳定户:人均纯收入在当地监测范围内,且存在返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脱贫户。
边缘易致贫户:人均纯收入在当地监测范围内,且存在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一般农户。
突发严重困难户:虽然人均纯收入超出当地监测范围,但因突发事件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
监测户的识别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调整。例如,宿州市2024年监测范围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9100元,而楚雄州2024年监测范围为8700元。监测范围每年一季度会进行调整。
2.脱贫户
脱贫户是指曾经是贫困户,通过脱贫攻坚政策帮扶后,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贫困标准,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农户。
尽管已经脱贫,但在过渡期内,他们仍可享受部分帮扶政策,如产业补贴、就业扶持等,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3.低保户
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农村户籍家庭。他们主要通过政府发放低保金保障基本生活,同时可叠加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例如,随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531元/人·月。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部门不同:脱贫户和监测户由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管理,侧重于防返贫监测和开发式帮扶;而低保户由民政部门管理,属于社会救助体系,侧重于基本生活保障。
认定标准不同:脱贫户看是否已实现稳定脱贫;监测户主要看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低保户则主要看家庭收入和财产是否低于当地标准。
帮扶方式不同:对脱贫户和监测户,主要采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帮助他们通过自身劳动稳定增收;对低保户,则主要提供兜底保障,通过低保金维持其基本生活。
交叉重叠关系:部分家庭可能同时属于多重身份。例如,一个家庭可能既是监测户,又是低保户。农村低收入人口包括监测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
监测户的认定与退出机制
监测对象的认定有一套规范程序,包括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县级审定等环节,全过程一般不超过15天。
对于因灾因意外等突发困难家庭,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可先行帮扶后补手续。
风险消除是有标准和条件的。当监测对象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监测范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后,可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但存在七种情况不能消除风险,包括“三保障”未稳定实现、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帮扶效果不明显等。
对整户无劳动能力、主要依靠社会保障政策维持基本生活的监测对象,即使已落实兜底政策,也暂不消除风险,继续监测。
网友热点问答
问:脱贫户和监测户能否享受交通补贴?
答:可以。跨省务工的监测对象按每人不超过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省内县外务工的按每人不超过300元标准补助。这项政策在过渡期内有效,但具体标准和金额可能因地区而异。
问:监测户是“只进不出”吗?
答:不是。监测实行动态管理,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可按程序退出监测。但实践中,一些地方可能存在“进易出难”的情况,这需要不断完善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问:什么情况不能纳入监测对象?
答:有以下情况的一般不纳入:家庭成员有财政统发工资的;购买商品房或消费型汽车的;注册公司企业并正常经营的;有大额存款或金融资产的;拒绝配合调查的等。但具体情况还需综合研判,不搞“一刀切”。
问:做大型手术能否办理低保?
答:低保主要考量家庭整体经济状况,而非单一医疗支出。如果因手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符合低收入和财产标准,可以申请。但家有车辆、商品房、大额存款的,通常不符合条件。
结语
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三类群体,是我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些政策还将不断完善,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以案件说法#
杠杆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神器,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