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两国边境持续不断的冲突,日前柬埔寨和泰国高层抵达马来西亚布城,在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以及中美代表团的见证下展开了一场谈判。
谈判结果显示,双方同意立即无条件停火,并恢复首相、外交部以及国防部的合作机制,接下来三国将共同合作,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来执行和监督停火进展。这一结果也意味着,泰柬持续五天的边境武装冲突,终于是告一段落了。
(谈判现场照片)
从传出的一张现场谈判照片来看,这场谈判其实并不算简单,协议达成的背后,泰柬其实都各有高人指点。
现场照片显示,柬泰双方首相或代表分别位于左右两边,是面对面坐着的,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坐在中间位置,在此次谈判中担任主持。美国大使斜对着的是泰国的首相,而中国大使斜对着的是柬埔寨的总理。
要知道,在外交场合中,座位安排绝不是简单的“排座位”,而是一种重要的外交语言。比如重要盟友会谈时,座位可能紧密相邻,甚至采用沙发而非正式桌椅,为的就是营造一种“亲密协商”的氛围;而存在分歧的国家,就像这次柬泰两方,则会刻意保持距离,或通过面对面的布局,来暗示对立谈判的态势。
而中美这次斜对着坐的安排,也很有讲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很方便和对面打个眼色,或是在谈判过程中给个手势。
具体来说,泰国这边斜对着的是美国大使的座位,这本质上是将美国的军事支持和外交影响力纳入了谈判领域。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这说明了一点,即其周旋于列强之间的能力很强,身段也很柔软。在此次冲突中,泰军使用的就是从美国购买的F-16战机,美国通过长期军售也强化了对泰国的军事渗透,甚至泰国和菲律宾一样,和美国签署了所谓的联防条约。
所以通过这种布局,泰国方面所希望的是借助美国的战略威慑力,在领土争议谈判中增强自身的筹码,通过美国大使在场,泰国也能暗示对方自己是拥有空中优势和国际舆论的支持的。
(柬泰达成停火协议)
而柬埔寨这边,斜对中国大使的安排,也直接呼应了中柬铁杆关系的实质内涵。中国不仅是柬埔寨最大投资来源国,更通过云壤海军基地、056型护卫舰军售等强化了军事合作。这种座位设计,也旨在向泰国方面传递了明确信号:柬埔寨在领土问题上不会单方面妥协,背后有中国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资源的支撑。
通过中国大使的存在,柬方也可以强调自身拥有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这种空间符号的运用,本质上都是把外部力量,转化成谈判桌上的非对称筹码了。
总之,泰柬的背后都有高人指点。
最后,马来西亚方面的座位安排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作为东盟的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被安排坐在主谈判桌的正中心位置,这个位置本身就象征着主导权。而中美两国的代表,则被安排在安瓦尔身后的左右两侧,并没有被放在主谈判桌的核心区域。这样的布局其实是在向所有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在这次泰柬停火谈判中,东盟才是真正主导调解进程的一方。
这种座位设计,和今年东盟峰会上提出的“大国平衡”原则是完全对得上的。所谓“大国平衡”,简单说就是兼顾区域内各大国的利益,不偏向任何一方。马来西亚的安排既承认了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地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力,又通过座位上的距离划分,避免了任何一方因为位置特殊而独揽在东盟的话语权,确保没有谁能说了算。
(停火后边境居民开始归家)
更重要的是,这种镜像对称一方面能防止美方借着位置优势单方面掌控谈判的话题走向,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为中方和柬埔寨关系亲近,而被人质疑在调解中不够公正。尤其关键的是,它把中美这两个大国的力量巧妙地纳入了东盟主导的调解框架里,形成了一种大国从旁协助、东盟实际掌控的局面。这样一来,最后达成的停火协议既能得到中美两国的认可,又不会削弱东盟在区域事务中的中心地位。
而对于中美来说,斜向位置既避免了直接参与谈判可能引发的对立,又为后续危机管控预留了介入的通道。
若是之后停火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争议,美国可以通过军事合作来施压泰国,中方则可以通过经济来影响柬埔寨,这种间接干预的模式,比直接谈判更具有弹性。通过这种大国在场但不主导的设计,将中美力量转化成了协议执行的稳定器。
总的来说,在中美之间战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小国家通过这种有创意的座位安排,既能借助中美等大国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又能避免自己变成大国博弈中的棋子,被随意摆布。未来,随着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这种通过座位布局来平衡各方关系的“空间政治”做法,说不定会成为区域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新方式。
杠杆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神器,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